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郑俊选:我要和祖国教育事业白头偕老

时间:2019-09-10 22:5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人物名片 郑俊选:1934年生于上海,首批全国特级教师,曾任北京景山学校老师。发表专著《开拓孩子的思维世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曾在《小学数学教育》刊登论文20余篇。


58年前鸭绿江的阳光,仍不时晃进郑俊选的梦乡。如果没有当年毅然决然报名参加抗美援朝,这位85岁老教师的人生坐标或许与首批全国特级教师的殊荣失之交臂。参军的经历成为了郑俊选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让她有了从“不想当老师”到“要当好老师”的转变,从此,郑俊选的人生轨迹与教育事业结下了割舍不断的情缘。


1960年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支持下,一所专门进行城市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学校——北京景山学校成立,郑俊选被调任为第一届教改实验班的班主任及数学教师。至此,北京景山学校的教改实验正式开启。郑俊选与其他老师一起,“手握金钥匙”,为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打开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


”我这一生都是幸运的,在最关键的时候总有一次转折。“重温那段岁月,郑俊选三句不离“幸运”二字。对她而言,只是认认真真地做好教师的工作,却收获了意料之外的回报。


50余年的教育生涯,郑俊选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主张课堂的减负增效、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倡导快乐学习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郑俊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对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影响深远。2018年12月16日,北京景山学校举办了“学习贯彻教育大会精神主题活动”,全面回顾总结该校以“三个面向”为旗帜,35年来促进教育公平的思考与实践。郑俊选再次登上讲堂,“我要和祖国教育事业白头偕老”。


“要做一名好老师”


见到郑俊选的那个上午,这位85岁高龄的老人还在伏案书写。为了配合记者完成采访,她将采访提纲中的每道问题都做了标注,还将一些关键问题的答案一字一句记在小纸片上。认真、负责是郑俊选身上多年保有的优良品质,今天依旧在她的身上熠熠生辉。


“我喜欢算账,一门心思想要当会计。哪知道最后做了人民教师。”1934年,郑俊选出身在上海一个医生的家庭。初中毕业后,因为家里子女多,交不起昂贵的学费,郑俊选不得不放弃已考上的上海私立立信会计学校,选择免学费的松江女子中学师范部就读。那时还心有不甘的郑俊选没有想到,从此以后,未来人生2/3的时光将与教书育人密不可分。


在师范部就读的最后一个学年,或许为了逃避即将而来的“教师生涯”,郑俊选毅然决然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4年的军旅生涯结束,她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


“部队的教育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我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师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彼时,郑俊选坚定了做老师的念头,并立志“要做就做一名好老师”,并在沈阳八一小学开启了教育生涯,随后辗转来到北京。


郑俊选获得的荣誉奖章。


结缘景山学校


因为出色的工作表现,郑俊选先后被评为 “北京市文教系统先进工作者”等殊荣。直到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向郑俊选抛去橄榄枝,成为了她教育生涯最重要的开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被称做“十七年”时期,也是基础教育的奠基时期。当时国家力量全面投入办学,公办教育广泛开展。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对各行各业人才需求旺盛。与此同时,基础教育面临学制长、课程难、老师教学不得法等问题,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一所专门进行城市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学校——北京景山学校应运而生。


据北京景山学校主要创始人之一贺鸿琛回忆,这所中小学一贯制的实验学校由中宣部附近的91中学和东高房小学合并而成,因为中学部的对门就是景山公园,故得名景山学校。 


1960年春,伴随着学校的成立,一场浩浩荡荡的教学改革开始了。郑俊选被任命为该校第一个教改实验班一七班的班主任并任语文及数学老师。


“从课程设置、授课内容到教学手段、学制,当时的教改是全方位的。”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作为数学老师的郑俊选,着重参与缩短学制实验。最终郑俊选只用了四年半的学时,完成了当时小学六年的数学教学任务,为学制由6年缩短为5年提供了可靠的实践依据。


在小学教育方面的教改实践成果,也为后来郑俊选被推选为首批全国特级教师埋下了伏笔。


成为首批全国特级教师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