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呵护最美夕阳红——我国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成就巡礼

时间:2019-08-30 10:0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呵护最美夕阳红——我国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成就巡礼

千百年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一直是关系社会稳定家庭幸福的大事。让千千万万老年人生活安心、舒心、顺心,始终是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目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把老年人福祉记挂在心,一项项惠老政策陆续出台、一处处为老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带给老年人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保障:老有所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炎炎夏日,浙江丽水市怡福家园是一家开业不久的敬老院,坐落于绿水青山间,院内两棵百年香樟播撒下古意和清凉。老人住养在这里,不仅可以唱歌绘画、读书健身,还能认领“家庭农场”和“花艺公园”,一派田园景象使老人们感到惬意而舒适。

幸福不是一蹴而就。新中国成立之初,神州大地百废待兴,养老事业几乎处于零起点。然而,中华民族敬老孝老的传统美德始终未曾丢弃。

为了广大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在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推进的同时,关于老年社会保障、老年福利与服务、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老年人权益保障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相继颁布,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在内的法治框架,指引着我国老龄事业在正确轨道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我国人口基础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性,党中央、国务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规划,为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开辟道路。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要求通过简政放权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2016年,《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将通过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外资准入、精简行政审批环节、改进政府服务等举措,促进养老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彻底打开了养老服务市场的大门;

2017年,《“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印发,明确提出到2020年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不低于3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等多项指标和改革任务……

为老服务还充满温情。近年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新修订的法律法规,为实现“儿女常回家看看”开辟出绿色通道;独生子女护理假在多个省市从立法走向实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越来越多老年人拥有了“健康守门人”……

“十三五”期间,我国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已建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6.38万个、各类养老服务床位746.3万张;全国养老机构以内设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等不同形式提供医疗服务的比例达到93%;高龄津贴制度已实现全国省级层面全覆盖,30个省份建立了养老服务补贴制度,29个省份建立了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

补短板:爱老护老的阳光照进每个角落

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9亿,是全世界老年人最多的国家。“银发浪潮”下,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些短板逐渐显现,大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等,成为新时期养老服务保障工作的重点。

2016年以来,为破解农村留守、独居和困难老人养老问题,江西新余市探索“党建+颐养之家”农村居家养老新路,明确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或村小组长作为“颐养之家”责任人。目前,新余全市414个行政村建成736个“颐养之家”,9000多名老人入了“家”,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有需求老人全覆盖。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深的上海,补足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是政府一项重点工作。到去年底,上海已对农村薄弱养老机构全部实施标准化改造,在农村大力推广互助式养老,农村宅基睦邻点已建成1000个。

民政部数据显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现已覆盖全部城镇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今后,民政部门将牵头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保障制度,积极为低收入、高龄、独居、残疾、失能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大力支持各地发展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互助养老设施,满足农村老人养老“离家不离村”的需求。

针对养老服务行业存在的良莠不齐、监管薄弱难题。国务院2019年发布相关文件强调,要完善工作机制,将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情况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范围;建立综合监管,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养老机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标准体系,制定确保养老机构基本服务质量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等。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