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最热评丨清北硕博任教深圳中学引争议:是否“大材小用”?

时间:2019-08-29 03:0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最热评丨清北硕博任教深圳中学引争议:是否“大材小用”?

  日前,深圳老牌名校深圳中学公布了其2019年拟招聘的35名教师名单,其中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就有20人,还有1人毕业于哈佛大学,且35人均是研究生学历,其中8人是博士(3名博士后)。

最热评丨清北硕博任教深圳中学引争议:是否“大材小用”?

▲深圳中学拟聘教师名单。

  这份“豪华”的教师名单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名校硕博成为中学老师?

  是不是大材小用了?

微信图片_20190518173744.jpg

有网友称赞“深圳中学师资太牛了”。

在大家羡慕深圳一些学校

“豪华”师资的同时,

媒体也就“顶尖名校毕业生去中学教书

算不算大材小用?”的话题展开讨论。

  【北清硕博到中学任教不是“人才浪费”】

  实际上,名校、高学历毕业生进中学当老师,并非今年,也并非深圳中学才有的现象,在北京一些知名高中,北大、清华毕业生已经成了新老师的标配。名校、高学历毕业生到中学任教,越来越普遍。

  高学历人才进中学,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扩大背景下的必然结果。我国现在的高等教育研究生培养规模相当大,2018年全国在学研究生数量达到264万。硕士、博士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是社会的稀缺资源,科研院所和高校已不可能全部吸收如此多的硕士、博士。高学历人才培养规模的扩大扩展,客观上为中学批量引进硕士、博士创造了条件。

  高学历人才在中学大有用武之地。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曾经说过:“与大学相比,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更是学生学习方法训练和养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好教师来示范和引领。而当前在我国,博士进中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越是优秀的学生,越需要优秀的老师引领。高学历人才若能成为好老师,悉心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教师的综合素质越高,培养的人才越好,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越有利。高学历人才能够成为好老师,不仅不是浪费,而且是实现了人生价值。从国外的情况来看,顶尖人才到中学当老师的情况并不少见。认为硕士、博士进中学是人才浪费,其实是低估了基础教育的潜力、价值和重要性。

  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高学历人才到中学任教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高学历人才到中学任教可以多些,更多些。(红辣椒评论 向秋)

  【投身基础教育未必是“大材小用”】

  若单从提高学生分数的角度来看,一般的本科生或许就可胜任中学老师。事实上,某些以应试闻名的超级中学,对师资的要求就非常“现实”:教师不需要有多高的学历,关键在于无条件服从学校的统筹安排,兢兢业业做好“应试流水线”上操作员就可以了。

  但跳出应试教育的窠臼,站在提升学生素养的高度审视,不难发现,高层次人才加盟教师队伍,能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分数。而基础教育也需要“大材大用”,不能总因为“基础”就觉得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就必定会“大材小用”。

  虽然高学历不一定代表高素质,也不代表一定能成为好老师,但从普遍规律来看,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无疑是好事。很多名校毕业生往往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接触前沿的科技成果,并且携带着难以复制的资源、平台。如深圳中学2018年引进的清华大学博士刘莹,是颜宁教授的学生,在学术上也颇有造诣。

  事实上,高水平毕业生若以其自身的广博见识,打开学生的视野和格局,让学生真正地去接触现实、认识技术,感受科学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力量,也是好事。诚如深圳中学朱华伟校长所言:最优秀的人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真正的“大材”才能培养出“大材”。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