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关于大力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建议

时间:2019-08-28 06:1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当前,我国继续教育在观念认识、队伍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着欠缺,致使继续教育事业整体质量不高,工作流于形式。因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5号) (以下简称《规定》)、《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11号)(以下简称《意见》)和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一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深化改革,创新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201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的《2018一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干部教育培训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我省继续教育在一些方面还存在欠缺。
    一、继续教育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观念陈旧,认识缺位
    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全民创新创业能力的工程,其获得初步的发展,整个历史较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导致完善终身教育、培训、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
    (二)管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我国继续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知识更新和管理水平等方面都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力
    继续教育机制缺乏活力,缺乏有机组合和高效运行,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建立体系完备的科研管理队伍;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各项激励政策不配套,学习与个人利益尚未挂钩,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主动求学的自觉性;三是继续教育的培训实体习惯于按指令、等政策、要经费,缺乏压力和动力,自主办学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四)培训质量不高,流于形式的问题时有发生
    1、不同的行业、专业和对象,采用同样的教材,学习同样的内容,缺乏个性。
    2、专业技术人员几乎都在教学、生产、科研一线,工作任务繁重,且岗位分布不均,工作和学习的矛盾一直是继续教育难以解决的问题,于是促生了任务学员,把本该严肃认真的继续教育演变成了形式主义。
    3、有些培训机构(基地)或组织部门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只要课时完成了,内容讲到了,就算达到培训目的。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是否掌握了学习内容,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估和严格的管理。
    4、继续教育和市场脱节,缺乏市场急需的继续教育内容,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更没有前瞻性内容。
    5、继续教育新兴学科,实用学科没有建立。
    (五)缺乏调研、没有竞争意识
    继续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目前很少有继续教育工作部门和基地(高校)对社会需求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更谈不上对企业和社会需求变动的及时把握,基本上是凭经验或想当然地找内容办班。由于继续教育市场目前基本是高校处于垄断地位,因而助长了一些高校“等米下锅”的意识,继续教育市场缺乏应有的市场竞争意识,继续教育的运行机制僵化、缺乏活力。
    (六)校企合作不到位
    近几年来普通高校实行开门办学,包括继续教育各类培训,学校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机会大大增加,关系更加密切,但总体上合作的步子还不够大,许多所谓合作仅停留在表面上,企业要么选派人员进高校接受培训,要么请高校上门“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并组班实施,这样做与其说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倒不如说是企业委托学校实施,很难说得上实质性的深层合作。
    (七)经费投入不足
    国家人社部和有关部委对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的设立和国培任务及项目建设都有专项经费,例如一个基地国家财政配套经费300万元,一个项目国家财政配套经费19万元。大多数省、市财政都有专项经费,但也有个别省级财政没有专项经费保障,许多高校(基地)没有把继续教育经费纳入到学校的统筹计划之中,对继续教育投入很少,因此继续教育学院只能从办班收入中留成有限的经费来满足日常运作的需要。投入不足导致继续教育停留在利用学校富余资源层面,没有自己稳固的阵地,在当今形势下很难满足大批量高层次的继续教育的需求。
    上述问题目前在许多继续教育基地的管理和运行中普遍存在。人类进入由开发自然资源到开发智力资源的时代,如果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就不可能在新时代的潮流中有所发展和建树。继续教育要发展,就必须进行规范创新。规范使继续教育进一步完善,创新使继续教育更具有生命力。规范和创新是继续教育获得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二、解决继续教育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知识创新已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为此,我建议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继续教育,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确立继续教育的地位,运用制度化手段确保继续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建设及所需经费的投入,确保继续教育管理机构各层级设置合规、培训经费来源稳定可靠,为拓宽继续教育渠道奠定宏观管理治理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二)充分发挥海南省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优势,进一步加快继续教育的发展。坚持育人为根本,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公平为重点,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继续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科学发展。
    (三)充分利用企业和高校在课程、专业、师资、实验实习、服务配套等人才培养工作上的优势,合作开发和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搭建继续教育资源平台,建立继续教育课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与衔接,不断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四)发展完善的继续教育科研队伍。继续教育及其研究的发展离不开继续教育科研队伍的壮大和完善。以继续教育促进科研,以科研带动继续教育,实现继续教育和科研的双赢。与此同时,还应充分发挥继续教育研究会、学会专业研究人员的领头雁作用,优化继续教育科研人员素质,根除浮躁治学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
    (五)优化课程设置,拓宽知识结构。在课程设置方面,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围绕《中国智造2025》和全民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要充分体现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教学内容,如云计算、大数据、提倡多学科和跨学科课程以及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课程,要实现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使参加继续教育的人员感到只要参加学习,就一定有收获,使其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去学。“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六)注重新兴学科、实用学科的建设。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拥有一批相关学科来支撑。继续教育在注重基础理论、成人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等研究的同时,也要注重新兴学科、实用学科的研究,比如,继续教育史学、继续教育社会经济学、成人心理学、继续教育未来学、继续教育哲学等,注重完善继续教育的学科体系。
    (七)严格管理,有效监督。创新继续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建立起既适应市场规律,又符合教育规律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培训(基地)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和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的积极性。
    (八)创新继续教育形式,发挥项目平台优势,省级继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统一登记及网络学习教育平台,加强项目带动教育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加强继续教育工作。要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强化应用、分步推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打造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加快继续教育资源信息化建设进程。
    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发展继续教育是必然的。海南岛不但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还拥有优质的教学资源,理应创办国内一流的继续教育基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知识创新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因此,我省迫切需要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创办一流的继续教育基地,深度开发人力资源,高度重视继续教育。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