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如何发挥实效

时间:2019-08-28 00:3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生涯规划教育和学校特色发展可以做到融合互通、互促发展,两者有机结合不仅使特色发展更有内涵和生命力,也使生涯规划教育更具成效。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六方面的重点任务,“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是其中之一,并且明确了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指导应注重指导实效、健全指导机制的要求,再次引发了教育界对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发挥其实效性的关注。新高考改革,使高中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拥有了更多选择权,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也被赋予了深入推进新高考改革的历史使命。学校如何根据自身特色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成为每所高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促建中心平台和教师队伍 保障生涯规划教育顺利进行

  《指导意见》指出,“各地要制定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培训。普通高中学校要明确指导机构,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中心平台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基础。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把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工作计划,成立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专家组,出台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意见。学校要按照《指导意见》建立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中心,建立校长责任制和生涯规划教育专人专责制,形成一套从上到下的、完善的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机制。学校可以建立生涯规划教育网站,丰富生涯规划教育案例和创新创业实践案例,更新高校专业、职业变化信息,设立专家咨询问题栏目,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问题。

  二是合理选任与培训授课教师。教师队伍是生涯规划教育实施的基础保障,基层教育部门需要牵头组织各学校的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心理教师等相关教师进行专业化的生涯规划教育培训,逐步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的高素质生涯规划教师队伍。

  三是制定高中生生涯规划书。由学校生涯规划教育中心制定个性化的生涯规划书,由班主任负责,科任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完成。高一年级至高三年级的成长规划书均包含“自我认知、学业规划、升学规划、职业认知、职业规划”五个方面。但是由于各阶段发展目标不同,侧重点应各有不同。手册附录可以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相关词语、优秀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参考范例等。

  紧抓学科渗透和课外实践 打通生涯规划教育渠道

  《指导意见》指出,“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科渗透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是深入开展生涯规划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是科学规划课程设置与实施。课程设置的总目标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生涯规划教育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及其对应的专业,逐步树立主动规划、自我发展的意识和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高中各个年级要分目标引领,明确具体课时要求,每周至少增设2个课时的教学实践,教学与指导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创建“教、学、做”为一体的整体化教学模式。

  二是形成学科渗透的层次路径。高中阶段的许多知识都是未来行业知识的基础,其中涉及的一些专业知识已经具备了职业规划的指导内容,比如物理、化学等学科实践应用性很强的教学设计,英语、语文等人文学科基本职业意识渗透的教学设计及数学、地理等学科实用价值及探索方法的教学设计,都可以成为通过学科渗透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应组织建立学科特色的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团队,将生涯规划教育理念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与学生活动中,使学生了解各门学科的特点、与之相关的大学专业特性、相对应的职业特点等基础知识,充分认识学科学习的实际意义和职业价值,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学科能力倾向、发展潜力进行学业规划。此外,科任教师也可以利用自身便利,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职业信息、专业特征,帮助学生认识理想与未来职业的关系,完成“自我认识—学业生涯—专业选择—职业生涯”的生涯规划过程。

  三是建立学生生涯规划体验基地。学校可以与社会实践基地、校友企业等建立长效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面向高中生的职业体验基地,组织学生体验行业现状、职业环境,直接感受一线工作状态,直观了解职业信息,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在生涯规划基地进行志愿者、兼职工作等。为学生建立职业倾向、培养职业兴趣、高考志愿填报提供依据。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