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依托浙大+浙企,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浙江样本

时间:2019-08-18 10:0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是实施“双创”的重要载体,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浙江这片热土上,诞生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一批世界级龙头企业,这些今天的“巨无霸”也都是昨天的中小企业,那么,如何在中小企业之林中异军突起?如何在转型升级中迸发新活力?今年以来,由政府牵头组织的中小企业集中学习越来越多,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充分整合“两浙优势”,为中小企业家提供交流思想、资源合作的学习平台,在“浙”里,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浙江样本正在变得清晰而立体。

中小企业发展 浙江走在全国前列

浙江,聚集了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和心怀创业梦想的企业家,催生了无数个“浙江智造”新实体,始终遵循习近平制定的发展路径,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成功跨越。G20峰会之后,浙江在各个方面都加速发力,中小企业发展也迈上新的台阶,由“中小企业大省”发展成为“中小企业强省”。

截至今年5月,浙江共有139家企业登陆中小企业板,数量居全国第二。而在今年8月举办的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上,浙江共有93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这是浙江连续20年在这一榜单上上榜企业数量位列第一。

无论是2006年提出全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的高瞻远瞩还是当下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浙江一直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在优化营商环境、处理政商关系上也不遗余力,其先进经验也成为全国范本,在人大国发院发布《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2017)》中,浙江在榜单中位列各省第一。

浙江,逐渐成为观察世界前沿技术的新窗口,互联网之光,照亮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云栖大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各种高精尖科技竞相亮相的全球性盛会在这里举办,为浙江的中小企业提供机遇和平台,推动企业家的创新灵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新时代的浙江呼唤新时代浙商精神,浙商精神的内涵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催生了高素质的优秀企业家队伍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家精神,加快了浙江在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步伐。

根据浙江省经信委的权威数据,2017年浙江全省工业企业约29.3万家,而中小企业数量占全部工业的99.8%,在省内拥有庞大的数量优势,中小企业发展的“浙江经验”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企业家来浙江学习。

立足“两浙优势” 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对于需要转型升级的中小企业而言,以新技术应用及产业化为主导,努力推动高端装备、新材料、新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突破也愈发重要,因此,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在浙江,浙江大学对于校企合作运作模式早已渐趋成熟,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创新联动之于浙大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意义。浙大与浙企,已经深深地内嵌在产学研紧密融合的生态系统之中。

继续教育学院作为浙大专门开展继续教育的直属办学单位,立足于“两浙优势”,打造资源对接和服务保障平台,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区域的高端人才和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选择来此学习浙江经验、浙商精神。区别于党政干部学习,学院在企业类培训上更侧重于理论经验和实践创新的有机结合,在项目设计、资源整合、组织管理方面建设特色的品牌课程体系和现场教学基地,以及推进企业家学员的深度案例学习和互助合作,打造不同区域、行业之间的资源对接平台。

2018年以来,学院开设了近100项与中小企业相关的专题培训,服务上千家来自山东、武汉、江苏、江西、辽宁、四川、重庆、广州、福建、浙江等地区县市的中小企业和近4000名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纵观学院今年的企业培训项目,除了由企业自发组织学习之外,更多的是由各地工信部,工商联牵头组织的中小企业的集中学习。较为典型的有,由淄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5期“淄博市企业家新旧动能转换专题培训班”;由淄博市服务业办公室组织的11期“淄博市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服务业企业家专题培训班”;由石嘴山市工信局组织的14期“石嘴山市第十四期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培训班”等。

在国家经济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大背景下,学院打造的重点项目也与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密切相关。在项目设计上,通过设置符合国家文件和地方政策的特色专题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中小企业家不仅学习经济、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更多浙江经验以及标杆案例,同时增强政治理论、历史文化、法律政策等领域的专业素养,为民营企业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优秀经营者。

201810311251011105.png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