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聚焦校外培训的那些事:成绩越好,补课越疯狂?(2)

时间:2019-08-16 21:0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面对激烈的竞争,培训机构的常规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优秀学生家长的需求,一些人选择自己组班,又称“攒班”。这些家长往往在小长假或者关键考试前攒成一个七八个人或者数十人的小班,尽管费用不菲,但是请到的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学双方各得其所,都很满意。

  去年夏天开始,培训机构面临治理风暴,有些机构暂时躲避检查,而这类“攒班”受到一些家长的欢迎,因为其隐蔽性也成为教育部门的追查难点。

  教育有竞争,但不全是比赛,超前教育容易伤害孩子持续奔跑的能力

  一个月前,家住杭州的王磊在朋友圈写道:“太幸运了,终于给娃抢到了PET名额。老父亲不容易!”并配发了个眼泪纵横的表情。王磊的孩子读五年级,从4岁开始报班学英语。考PET,是为了加大小升初进知名民办校的砝码。

  PET源自剑桥通用英语五级考试,PET词汇量要求则与高中毕业标准一致。近两年,剑桥通用五级成为最被家长们重视的考试之一。需求暴涨让考位成为了稀缺资源。据媒体报道,“北上广深的考位三分钟内就会被抢光。”

  成绩优秀的孩子为何更热衷上培训班?在王磊孩子身上可以窥得答案:为了超前学习,提前抢跑。

  “就算是取消了奥数,可今年一些重点中学变相的点招考试仍以奥数为主;英语、语文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大纲里就那点内容,可升学考试面试中,却主要看超标内容。我们能不着急学吗?”李俊父亲对记者讲道。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出于减负以及其它的考虑,我们课内一个总的趋势是,相对越来越简单,但是对好学校来讲,尺子不可能是越来越简单。这样就造成一个差距,给了课外辅导班一些机会。

  培训机构贩卖焦虑加剧了家长的着急心态,进一步刺激家长的功利教育观,“剧场效应”让人们无法不加入各种补习班的洪流。

  近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仍然有很多家长尤其是在暑期热衷于给孩子报班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讲道,要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招生入学秩序,坚决剪断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与校外培训挂钩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到提高中小学校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学得更好、学得更足,不至于在学校里解决不了学习的问题,还要到校外去搞补偿性培训。

  不过,在从政府到全社会为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作出更多努力的同时,父母们如何摆正对待教育的态度,同样至关重要。

  教育专家指出,教育有竞争,但不全是比赛,超前教育容易伤害孩子持续奔跑的能力。让教育回归本真,重视孩子成长发展的规律,让孩子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当前很多执着于拼娃却越拼越迷失的父母急需补上的一课,也是教育者需要正视的命题。

  链接

  治理校外培训热,都有哪些大动作

  从2018年2月开始,教育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开展了为期一年半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目前,绝大多数培训机构纳入了监管之中,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为主体从上到下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今年上半年,主要围绕巩固治理成果、促进长效机制建设方面重点开展工作。如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就坚决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挂钩招生的利益链,再次明确政策规定。暑假前印发了《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加强重点区域巡查,防止违规培训集中发生。

  各地将校外培训机构信息录入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发布黑白名单,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惩处违规培训的有关办法,为各地执法提供依据和保障。此外,教育部专门派出了7个调研组,赴10省份开展实地调研,督促各地常抓不懈,切实巩固治理成果。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治理,有安全隐患和没有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机构的问题得到了基本治理,基本完成整改。在规范线下培训机构的同时,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对面向中小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的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活动提出了规范意见。

  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力度。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培训处罚的办法,这个处罚办法当中,包括对超标超前培训的处罚机制以及对培训机构虚假宣传广告的治理办法。同时也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理性确定孩子的成长目标,防止盲目地攀比、争相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通过家校协同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于忠宁 整理)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