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电视里播了十几年的高考“反面教材” 原来说的真的是大作家余华

时间:2019-08-12 00:1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文体新闻  
 
   

   
电视里播了十几年的高考“反面教材” 原来说的真的是大作家余华  
2019-04-02 09:23:12杭州网  

都市快报 记者 潘卓盈 文/摄

在文坛,余华是出了名的低调,鲜少在公共场合露面,给人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他的国内的讲座屈指可数,经常是一票难求。去年,余华在杭师大的讲座,1500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还不断有人向内涌。余华来杭州做演讲,再往前数就是十几年前了。

昨天,余华应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之邀,再次来杭州开讲,题目是“我与文学”。他再三强调,小范围,不对外,只面向学生交流,甚至拒绝了一切直播要求。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所长郭国良透露:“我们都不敢向外放出消息,仅有的500张门票,十分钟内就被抢光了。”活动开始前两个小时,讲座厅前学生已经排起了长龙,没有票的学生早早等着能有机会进去抢个走道的站票,以求见一面自己心目中的文学大咖。

浙大副校长何莲珍酷爱文学,也是余华的粉丝,她开场时忍不住逗趣:“今天是4月1日愚人节,网上传得火热的浙大发现金矿是假的。余华来浙大倒是真的!”

每年春天

都会到杭州小住

这次是余华第一次在浙江大学做讲座,距离他59岁生日只差了两天。余华出生在英国诗人艾略特笔下“四月最残忍的季节”,59年前的4月3日,他在杭州出生。

父亲祖籍山东,母亲是绍兴人,最初一起在杭州安家,余华三岁时,父亲被调往嘉兴海盐任外科医生,余华才随全家迁移到海盐。出生地杭州,无疑对余华有着特殊的意义。

如今定居北京的余华,几乎每年春天都会在江南最美好的季节里,来杭州小住。年近花甲的他,这次主要是带着父亲来杭州看病、休养。

他在西溪创意产业园内的“家”,和麦家、蔡志忠、朱德庸、赖声川等人都是邻居。今年离他2009年入驻西溪正好十年。

有时候他在杭州一待就是两个月,常常跑去旁边的西溪湿地公园散心、发呆,或者绕道到西湖逛逛。

偶尔见见朋友,会个客,更多的时候,他喜欢躲在西溪杭州的家里埋头读书。比如最近,刚刚他读完了朱利安·巴恩斯的《终结的感觉》:“本身故事很有意思,一个奇妙的小说。”

余华不会讲英语,基本读的是译作。好友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形容余华对外国文学的阅读量——了如指掌。许钧对他开玩笑:“仅凭余华3000字的中文识字量,你能猜出他已读完多少作品了吗?”

余华的口才

完全可以做脱口秀

年近六十的余华,头发已经花白。和很多作家相比,余华并不是个高产型选手,《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论最近一部小说,还是六年前的《第七天》。

熟悉余华作品的人都知道,余华落笔很狠,甚至很残忍。但现实里的余华,幽默里透着机智,甚至有些憨憨的可爱。结束时,有学生冲上台要签名,工作人员竭力劝阻,已经起身的余华愣了几秒,又不好意思地缓缓坐下:“来都来了,那就签一个吧。”

讲座现场,他金句不断,时不时逗得台下学生哄堂大笑,“许钧邀请过我两次演讲,第一次他在南大。结果,我还没去啊,他就跑到浙大来了。”下面有学生嘀咕:“这口才,当年不去写作,完全可以脱口秀啊。”

事实是,当年余华是个牙医。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潘卓盈 文/摄    编辑:高婷婷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