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解释学视野下的当代大学生美术审美教育

时间:2018-10-04 13:4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更多相关文章: 解释学 大学生 美术 审美教育


【摘要】: 现代社会,艺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美无处不在,一个人如果忽视美的存在,或是不能通过审美鉴赏得到应有的审美感受,那么这个人的精神世界也会因此受到限制而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这也正是我国把美的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初衷所在。而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群体来说,怎样在纷繁复杂的各种艺术现象中寻找到艺术真谛,培养其审美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国内对大学生美术审美教育的研究,在探索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的目的,即在于通过现代解释学的理论视角,对当今大学审美教育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在新的观念框架下实施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可能,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运用当代解释学的“视域融合”、“效果历史”和“读者中心理论”,利用内容分析法设计了调查问卷,以山东济南、潍坊、重庆三地的高校学生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对当下大学审美教育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一些误区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提出了建议。 问卷整理显示美术审美教育存在以下误区:1.当代青年审美认知需求与现行高校审美教育的矛盾;2.程式化的解读方式不被大学生追求个性化的审美心理所接受;3.高校美术审美课程授课方式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以讲解为主的授课方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审美主动性的需求,另一方面,过于依赖传统媒介的审美教育已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审美认知的感性化倾向;4.高校美术3审美教育中授课内容上存在的误区,主要表现在:(1)仅提供高雅的审美教育满足不了当代大学生审美认知的多元化,(2)授课内容与当代大学生审美需求脱节。 本文利用当代解释学理论对旧美术审美教育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原因分析,总结出旧美术审美教育之所以存在上述误区是:旧美术审美教育是以旧的解释学视野为基础的审美教育,它忽略了学生作为解释者的主体能动性。因此,在当代美术审美教育中,重视以加达默尔为代表的当代解释学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最后一部分针对旧美术审美教育中的误区给出了解决的方法:以加达默尔为代表的当代哲学解释学理论在当下大学审美教育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大学美术审美教育中,要提升前理解在美术审美教育中的作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阅读为创造性阅读,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在审美内容上,引入与学生同时代现当代作品,使高校美术审美教育与专业审美教育保持同步;同时运用现代媒介手段,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审美途径。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这种审美教育思路,为改善大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对提高大学审美教育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解释学 大学生 美术 审美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3
【目录】:

中文摘要5-7

Abstract7-9

引言9-11

一、解释学的核心概念11-17

(一) 解释学发展的主要阶段11-13

(二) 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尊重观者自我,打破单一化的解释,赋予观者创造的权利13-17

二、当代大学生美术鉴赏课现状和旧美术审美教育中的误区17-24

(一) 数据分析与研究发现17-19

(二) 旧美术审美教育中的误区19-23

(三) 用解释学的理论对旧美术审美教育中误区的原因分析23-24

三、在解释学视野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24-36

(一) 确立学生作为解释者的主体身份24-26

(二) 提升前理解在美术审美教育中的作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26-29

(三) 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阅读”为“创造性阅读”,提升学生创造能力29-32

(四) 引入与学生同时代的现当代作品,使高校美术审美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保持同步32-34

(五) 运用现代媒介手段,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审美途径34-36

结语36-37

注释37-39

参考文献39-41

附录41-4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3-44

致谢4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侯宝森;姚春丽;;论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大家;2012年1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单丹;美术对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75396


论文下载

论文发表

教材专著

专利申请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