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扩容、提质、强服务 广东职业教育如何从最大变最强?

时间:2019-08-03 21:4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在气球上切肉,气球却安然无恙;蒙上眼睛切丝瓜,拉长一倍却不断……日前,在亚洲美食文化教育联盟成立仪式上,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大厨”的精湛刀艺尽显职教学生风采。

广东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如何下好职业教育这盘大棋,从最大变最强?近年来,广东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探索出校企协同发展、产教深度融合的发展之道,培养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让职业教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尖兵利器”。

扩容、提质、强服务 广东职业教育如何从最大变最强?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参加实训课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扩大教育规模

职业院校在校生达224万人

在近日举行的2019年广东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2018年广东省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正式发布。一组数据尤为亮眼:广东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全省职业院校在校生多达224万人;每年培养近80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职教20条”,吹响了国家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冲锋号。同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给出了落实国家“职教20条”的“广东方案”,绘出了未来3年广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

为响应国家高职扩招100万人的政策,今年广东高职院校将扩招8.12万人。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广东创新招生考试方式,拓宽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渠道。

今年,广东继续深化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招生试点工作,不断完善中职学生直升应用型本科院校考试招生办法,搭建职业教育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立交桥”。

“我们班全体50位同学都通过‘3+证书’考试被高职院校录取!”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高职辅导班(3)班班主任陈静思透露。

2018年广东23%的中职应届毕业生升读高一级学校,越来越多中职学生实现了大学梦。

“近年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副校长岳国善表示,有些学生并不擅长学科学习,而职业教育能给他们展示自我本领的平台,越来越多人在职业教育中找到了发展方向。

今年,省级职业技术教育示范基地(清远)将在9月迎接首批学生开学入驻。按计划,到2021年,该基地将建成以本科院校为引领、高职院校为主体的省级职教基地,在校生规模将达10万到12万人。

深化产教融合57%的高职院校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实现月薪过万,这是中职毕业生石淑兰当初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成了现实。入职广东伊丽汇美容科技有限公司后,她通过广东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入读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学徒班,不仅在一年内从中级美容师升到技术顾问,还当上了门店的培训师,月收入稳定在万元以上,职业发展前景广阔。

在广东,像石淑兰一样,不少学生通过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成为就业市场的“香饽饽”。

早在2011年,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启了由政府主导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逐步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全省57%的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38家单位入选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规模以上企业超过了200家,受惠的学生已超过万人。

曾经,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拦路虎”。如今,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让企业成为办学“合伙人”,破解了这个难题。

“企业需要什么人,我们就培养什么人。”去年,《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获得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教学成果第一完成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赵鹏飞介绍,在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的“精准育人”培养模式下,学生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两位导师共同指导,拥有了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因此拥有扎实的专业背景和敏锐的行业嗅觉。

深化产教融合,广东职业院校还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把课堂延伸到企业,让学生走进生产一线。

“华为要把最贴近产业的资源带来,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培养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人才。”去年底,广轻工—华为ICT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正式成立,双方共同制定从理论到实践全套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掌握全球最前沿的ICT技术。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