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美好校园: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成长乐园

时间:2019-08-01 21:2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四、文化让高品质教育更有温度

“一个办得很成功的学校,应以它的文化而著称。”——伯尔凯·史密斯

办一所让孩子们喜欢的学校,是教育者的最朴素的追求,什么样的学校孩子会喜欢,我认为是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师生关系和谐、多样化发展需求能得到充分满足的学校,这体现了一所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和教育人本价值的深入思考和实践,一个学生走进学校,校园里发生的每一个故事,看到的每一个场景,其实都是一种教育,当我们探索教育本源的时候,人的发展理应成为一所学校关注的起点和终点,通过校园文化的浸润使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有追求,这是学校能否让孩子喜爱的核心问题。

【链接4-4】上城好老师的78个细节

2018年3月,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向全区中小学推广做“好老师”的标准,内容涵盖“教师形象、教师沟通、班级管理、教学常规”四大类78条工作细则。这个制度文本最初由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制订和实行,上城区教育局转发给了下属学校供大家学习借鉴。

这78条工作细则非常具体,涵盖到教师日常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其中,与教师形象相关的有“言”、“型”和“行 ”三部分共21条;教师沟通方面有“师师沟通”、“师生沟通”和“家校沟通”23条;班级管理有15条;教学常规方面有19条,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批改反馈”等。具体内容包括“无特殊原因,教师不坐着给学生上课”、“女教师穿高跟鞋走路,不发出比较大的声响”、“从家校沟通中获取的家长、学生信息,要为家长和学生保守秘密”、“女教师不长发披肩”等。

还有对刚入学的小学生生活技能培养的内容,如要耐心教会学生扫地、洗抹布、锁门、关窗、整理书包、整理抽屉等力所能及的劳动技能;老师要现场指导孩子如厕、直饮水;耐心教会学生一手拿勺子,一手托住餐盘,餐毕轻轻地用勺子把剩菜拨入桶内等用餐礼仪。

崇文实验学校俞国娣校长认为,教师的礼仪修养,学生的行为规范,都应当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在学生眼中的形象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不能对学生产生影响。以“女教师不长发披肩”为例,考虑到女老师给学生辅导时,若披肩长发垂下来碰到学生脸颊,特别是高年级段的男生,会影响男生注意力。女老师穿高跟鞋,特别是硬底细跟的鞋很容易发出响声,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我们希望老师在校内尽量能穿软底高跟鞋甚至不穿高跟鞋。当然,也会要求男教师发不过耳,勤刮胡子。

我们认为,物质文化建设是学校的显性文化,而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的隐形内核,是学校的一种精神风貌,很多时候,需要学校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和活动文化建设来逐步强化。 《上城好老师的78个细节》就是以制度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范例,通过规范师生行为细节,弘扬良好教风学风,实现形成校园共同价值观的目标。

1.校园文化要制定创建的标准

以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常常各自为政,校长们有思考、有个性,常常在学校特色建设上富有创意,但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指导引领,工作开展中也往往存在诸多局限性,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从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着手,尝试将企业生产标准化的管理方式引入到政府治理中,2018年,上城区制定了《上城区高品质校园文化创建标准》,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范畴进行细致梳理,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从有共同的精神追求、有生动的校园故事、有历史感的文化细节、有品质的教学服务、有积极的社会影响、有系统的品牌标识、有盆景式的校园环境、有多样的宣传阵地、有丰富的课程体系、有仪式感的教育活动等10个方面,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三大领域,构建有美感、有细节、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的美丽校园,打造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唤醒每一个上城学子的灵魂。标准的确立,帮助校长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为学校个性化开展工作提供了方向。

为了强化校长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我们通过校长书记读书会等载体,通过专家引领、团队研讨等方式加强了专项干训的力度,从提升办学思想、理念和领导水平,促进校长深刻领会校园文化的内涵,加大对校园环境建设的力度,坚持以制度促进规范,以文化积底蕴、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在此基础上,各校校长按照“一校一品牌”的思路,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地开展个性化校园文化建设,例如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聚焦在杭州传统历史文化这一主题,通过校园环境改造,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讲述杭州故事,通过乡土课程校本设计,将家乡情怀的种子播种在清河学子的心里。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