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原标题:校地携手开拓“优教成都”新实践 成都市打造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

时间:2019-07-29 01:2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 校地携手开拓“优教成都”新实践 成都市打造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

  成都,历来是四川基础教育改革的先锋。2018年,在成都名校资源的版图上,除了近年来集团化办学的名校、新优质学校等,“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成为“优教成都”的新坐标。

原标题:校地携手开拓“优教成都”新实践 成都市打造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

  校地共建学校里的教学活动

  在近期召开的全省教育改革工作推进会上,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推动校地实质共建基础教育学校的改革探索,受到与会者的赞同。

  为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培育新途径,成都着眼在蓉高校数量多、校地互动频繁等特点,推动地方政府与高校共建高水平基础教育学校(幼儿园),打造“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

  这是全省乃至全国从政府层面整体推动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的创新。成都,再次站在改革的前沿。

  一年来,成都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构建起校地共建的支撑性、引领性制度框架。驻蓉高校与地方政府凝聚共识、融合需求、打通管道,搭建起全新合作平台。建起来、搭起来、动起来,一批全新共建学校“闪亮登场”,“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已具雏形。□芸涵 (图片由成都市教育局提供)

  “多赢”的决策 创新优质教育资源培育方式

  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层次更优质量教育的需求,是“优教成都”的初心,也是打造“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的原动力。

  近年来,成都市通过名校集团发展、学校结对帮扶、委托管理以及“新优质学校”培育等多种方法扩大优质资源,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一定程度面临“同质化”“单一化”的问题,急需进一步创新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法和路径。

  放眼成都的教育版图,有64所在蓉高校,如此丰富的高校资源,无疑是一座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富矿”。

  依托高校资源加快培育和打造一批环高校的高水平基础教育学校,将有助于改善高校周边基础教育结构,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加有效服务市民需求,服务高校发展,服务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

  于高校而言,这是自身发展的内部驱动。把自身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合起来,已经成为高校抢抓机遇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与作为。同时,人才引进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支撑,需要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增强吸引力。

  于成都而言,这符合城市发展格局要求。64所在蓉高校区域分布显示,龙泉驿区、温江区、郫都区、双流区、新津县高校布点占比约62.3%。若能加快培育和打造一批环高校的高水平基础教育学校,将极大改善城市绕城高速以外区域及其周边的教育发展质量和水平,推动人口以及产业等向绕城高速及其以外区域疏导与发展,促进城市“中优”功能的实现。

  2018年春节刚过,成都市教育局启动了关于成都市高校附属学校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校地共建基础教育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的体制障碍,为政策制订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这场调研涉及有高校的22个区(市)县,64所在蓉高校,相关中小学(幼儿园)147所。

  调研认为:多年来,成都基础教育与在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关系,搭建了坚实的共建基础,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教育国际化、留学事业、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高校图书馆免费向市民开放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亟需进一步加大与高校在基础教育领域合作共建的力度,促进系统共建、深度融合,推动成都基础教育的高水平发展。

  “高位”的谋篇 在推动实践新进展上下功夫

  2018年7月23日,成都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协同育人为根本、机制创新为关键、提升水平为核心,推动地方政府与在蓉高校共建高水平的附属学校,形成共建共管、共创共享的校地合作共同体,构建结构完善、融合发展、特色鲜明、质量领先的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加快‘优教成都’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指导意见》的起草过程中,成都市教育局吸纳了北京市高校和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管理模式、上海市“行政搭台、学校唱戏”的大学附中发展模式以及美国大学附属学校建设等发展经验;在对接已有政策,梳理各地做法,深入区(市)县和学校调研基础上,多次征求各方意见,召开专家评估咨询会,数易其稿。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