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安徽工业大学校长魏先文:非省会地方本科高校三个ESI前1%学科的背后

时间:2019-07-28 01:1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安徽工业大学校长魏先文

  安徽工业大学位于长三角的顶端——安徽省马鞍山市,毗邻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不在省会城市的省属本科高校。目前,该校有一个学科进入安徽省“一流学科”建设序列,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三个学科均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发布的《2017-2018学年安徽省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目前安徽全部省属本科高校中只有7所共14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而安徽工业大学就占了三个,并列省属高校第一;在2018年中国大学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中,该校亦排名省属高校第一。

  本以为曾经“因钢立市”的马鞍山污染会比较严重,但出乎我们的意料,抬头望去却看到了当地人常说的“马鞍山蓝”,空气清新,生态良好。据介绍这是该市长期重视环境治理的结果,该市也是安徽省首家“全国文明城市”。而2018年刚刚过完60岁生日,同样“因钢建校”却面临转型升级各种挑战的安工大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必然也隐藏着某种缘由。

  安徽工业大学的魏先文校长无疑是帮我们解开疑惑的最佳人选。他认为,安工大的发展得益于学科的前瞻性规划、专业的动态调整、人才的引进培养,以及对学生人文素养的人格化塑造。

  在魏先文看来,中国钢铁冶金行业经历了供给侧改革等一轮轮的国家调整和城市治理,也在进行着结构优化以及绿色化、智能化等自我进化,安徽工业大学在长期与全国钢铁企业的接触中也敏锐的顺应这种趋势,近年来开始持续优化学科布局,依托“非均衡”的发展理念,着力发展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批新兴交叉学科,促进传统优势学科如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等与新兴学科的交叉融合。

  而专业的动态优化调整则是在大类招生的“包裹”下给予学生尽可能方便的转专业自由,进而通过学生以及就业市场双重的“用脚投票”对专业进行自然的优胜劣汰。

  在人才引进方面实行“分层引进,专项招聘、分类评价”机制,对引进和高端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灵活的薪酬支付方式,待遇“上不封顶、一人一策”。推进教师队伍“博士化、国际化、工程化”建设,实施校内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有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与发展。

  曾经在英国、德国进行博士后研究以及访学经历对于魏先文影响很大,他对我们说,除了两国学者的严谨学术作风和认真的教学态度外,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件事情:一个是他的导师曾经专门拜托他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八字名句用中文展示于其论文的序言处,并注明出自于《道德经》的哪一章;一个是他的德国导师邀请他到家中吃饭,席间还有一位印度科学院的院士,魏先文惊讶地发现,两人几乎没有聊科研的事情,而是一直在交流历史、文化方面的内容。

  身为理工科的学者却在闲暇之余进行哲学、历史、文化方面的探索和思考,这让魏先文突然悟到了“功夫在诗外,万事可相通”的道理,因此他一直以来都在倡导并身体力行两件事:一方面就是教师的国际化,学校资助他们出国访学,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好的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就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让通识教育“照进”理工科学生的头脑才能熔铸成更为健全的科学思维。

  大类招生、年薪制、通识教育、分类评价……我想我们应该是明白了些什么。

  当然,在“双一流”的马太效应下,作为地方高校建设经费长期不足,基础保障能力亟待提升,引才难度日益增大;传统的优势特色学科面对冶金行业转型升级以及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改造升级,聚焦国际前沿等,依然是摆在包括魏先文在内的安工大领导班子面前的巨大挑战。

  采访实录——

  王世新:魏校长您好,我们安徽工业大学刚刚度过自己的60岁生日,您觉得经过了这一甲子的历史变迁,留给了这所大学什么样的文化底蕴?自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们安徽工业大学有哪些重要的发展节点值得我们铭记?

  魏先文:六十多年来,安徽工业大学致力打造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一代代安工大人形成了“团结、求实、勤奋、创新”的优良校风,凝聚了“精工博学、厚德敏行”的校训精神,探索出一条“强化实践注重创新、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有如下五个发展节点: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