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2018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数据看教育“家底”

时间:2019-07-26 18:02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普通小学减少5200所,在校生增加近250万人——义务教育:仍须警惕“大班额”

  专家解读

  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38万所,招生3469.89万人,在校生1.50亿人,专任教师973.0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4.2%。

  李涛:在小学新入学人数、在校生人数、教职工人数、专任教师数都呈现递增的情况下,我国普通小学数继续呈持续递减趋势。递减的小学多是空间规模和学位承载量较小的学校,但也需要警惕小学的校均规模扩大,将可能在局部城市和县镇地区出现“大班额”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以“教学点”为代表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也在从2012年呈持续恢复性递增后,开始出现了微弱下降。此外,小学和初中生师比分别达到16.97:1和12.79:1,这低于19:1和13.5:1的国家标准,呈历史最好水平。

  值得进一步注意的是,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随迁子女较2017年进一步递增,在新户籍制度改革加速和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双重压力下,为城市进一步从财政投入、学校建设、学位提供、教育提升等各方面推进改革,尤其是破解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和就学难”问题,提出了新挑战。

  学校、在校生和专任教师数量均有增长——特殊教育:总体质量稳步提升

  专家解读

  王庭照(陕西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主任、教授):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较快,特殊儿童的安置形式及受教育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持续增加特殊教育投入的大背景下,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特殊儿童入学率及特殊教育总体质量均稳步提升,预计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规模显著扩大,普及水平全面提高。同时,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运行保障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学校减少近300所,在校生和招生人数均减少30余万——高中阶段教育:各指标多为下降

  专家解读

  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2.43万所,比上年减少298所,下降1.21%;在校学生3934.67万人,比上年减少36.32万人,下降0.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8%,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罗祖兵(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在高中阶段教育中,各项总体性指标除“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略有上升外,其他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这一趋势显然与当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比较而言,普通高中教育同成人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变化有很大的不同。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下,初中毕业生进入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大致为1:1,但现状是,许多初中毕业生都不愿意进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因此,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以提升其质量,增加其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

  在学总规模近4000万人,高校增加32所,达到2663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一步加强

  专家解读

  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比上年增加32所。

  罗祖兵:在高等教育中,各类总体性指标均呈上升趋势,说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一步加强。目前,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的增长比例大于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的增长比例,这意味着大学大班额教学的情况,一时仍难以改变。高等教育要想切实提升质量,仍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既要提升高校教师素质,亦要增加高校教师数量。此外,研究生教育增长比较快,说明人们对高层次的高等教育需求旺盛。

  民办学校数量超各类学校总数三成,在校人数占近两成——民办教育:发展迅猛,质量提升更关键

  专家解读

  罗立祝(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近年来,国家政策鼓励发展民办教育,一些社会资金踊跃参与,使得民办教育迅猛发展,学校数超过全国各类学校总数的三成,在校生数占全国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数20%,民办学校在校生数的增长速度超过全国各类教育在校生增长速度的2.5倍。民办学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办学校的制度短板和单一性缺陷,满足了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在此过程中,一批优质民办学校快速崛起,但也有不少民办学校存在功利化办学、片面追求应试成绩、恶性竞争招生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需要国家在政策上进行进一步规范与引导,在稳定数量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图表数据来源: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本报记者陈鹏)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