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大手笔投资子女教育的日本家庭将在20年后破产?

时间:2019-07-23 13:0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前言:日经商务在线网站上连载专栏《采访关键人物》,瞄准23个行业的资深从业者,针对特定类型的人或者人生选择进行深入对谈。
考虑到孩子的未来,为人父母者想让孩子多上一些补习班、培训班,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最近这一情况不断升级,庞大的教育支出甚至让越来越多的家庭中长期陷入濒临破产的边缘。
某年收入1300万日元的家庭,让女儿上了双语幼儿园。即便是这样令人艳羡的名流家庭,在某些情况下,20年后,也有可能陷入夫妻双双走投无路的境地。

采访者:铃木信行,日经商报副编辑长。
受访者:日本精通教育投资的金融理财师小屋洋一
“教育费破产”的可怕之处,在于孩子尚小的时候很难察觉到其征兆。从孩子开始备战高考时,家庭才真正开始面临支出压力,父母退休时这一压力会进一步凸显。
比起不怎么富裕的普通家庭,那些家庭年收入在1 000万日元左右的“中等富翁“家庭反而更容易掉入教育费破产的陷阱。我们就相关现状及应对方法,对专家进行了采访。
——具体来说,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更容易面临教育费危机呢?
小屋:比如有这样一个三口之家。家里的男主人与女主人都是38岁,还有一个4岁的女儿。丈夫在某外资公司上班,年薪约为1 000万日元,妻子也在工作,年薪约为300万日元。
▐ 中等富裕家庭可能在20年后面临破产危机
——全家年薪约为1 300万日元的话,税后收入也就是将近1 000万日元。这已经是收入相当不错的家庭了。
小屋:可是,如果依据该家庭目前的收支来推测未来资产情况的话,那么从其女儿开始备战高考的时候开始,家庭存款余额也将随之急速减少,整个家庭的收入也将在男主人迎来退休的55—60岁期间大幅减少。
结果等到夫妇二人60岁时,家庭存款余额很可能会逆转为负数。从此以后,即便夫妇二人能够拿到预计的退休工资,恐怕也会因为贷款金额的逐年增加,于65岁背负1 000万日元、70岁背负3 000万日元的贷款。
——这岂不就是以贷还贷的多重负债状态吗?
小屋:一旦陷入这种状态,就只能通过变卖资产勉强糊口了。
——一个年收入1 300万日元的家庭,居然会在20多年后陷入这般境地,这也太令人难以置信了吧!
小屋: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为女儿支出的高额教育费。这对夫妇对女儿的教育极其热心,让女儿进入了双语幼儿园,支付了每月14万日元、每年合计170万日元的托儿费。小学、初中、高中也都让女儿上了私立学校,大学还计划让女儿出国留学。
若将补习班的费用也全部计算在内的话,可知其花在女儿身上的教育支出总额将超过4 000万日元。因为夫妇二人的英语很好,妻子也曾在外资企业工作过,所以二人一致认为,“为了让女儿长大后能够成为一个比他们更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具备与不同文化阶层的人平等交流的能力,必须让女儿好好学习英语以及赴外留学”。
——虽然想法不错,但是若要以夫妻双方年过70以后“居无定所”为代价的话,也未免太过本末倒置了吧!
小屋:本来,如果想制订如此高额的教育计划的话,那么应该在孩子教育支出开始大幅增加的高中入学前,做好相应的存款准备。可是,该家庭除教育费以外的支出也比较多,所以他们的存款并没有多少增长。
——的确,从推算的情况来看,女儿16岁时家庭的存款大概会达到不足2 000万日元吧!夫妇二人当时约为50岁出头,从年收入、年龄来看,他们的存款的确算比较少的。而且全家的存款会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之后便开始逐渐减少了。
小屋:因为从那时开始,女儿的教育支出才真正进入了大幅增长阶段,所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 当事人不认为这是超出能力范围的投资
——虽然也会有类似“在孤注一掷的教育投资下,孩子长大后事业有成,不但能够照顾父母,还能为父母解决包括住房、零花钱在内的一切问题”这样一招制胜的情况出现,但是在我看来,这依然是一项风险极大的计划。当然,夫妻本身应该知道自己今后将支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教育费吧?
小屋:不,他们并没有很强烈的危机感。将来教育费究竟会给家庭收支带来怎样的压力,他们并不知道,也并没有制订中长期的生活计划。只是考虑“本来打算要两个孩子,如今既然只要了一个,那么投入2倍的其他家庭的教育费应该也没有什么问题吧”!
——以您推测的结果为依据,他们应该开始重新审视教育费这项消费行为了吧?
小屋:并没有,如今他们依然没有采取任何具体行动防止事态恶化。
——明明知道这样做有可能引发破产?
小屋:因为教育支出真正开始大幅增长是在孩子的高中时期,所以他们很难在此之前切实感受到自己投入了超出能力范围的教育费。
——的确,从预估结果来看,在孩子年满16岁之前,家庭的存款的确是在稳步增长。“教育费破产”的可怕之处是否在于,家长很难在孩子小的时候发现危机的征兆?类似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吗?
小屋:这样的家庭正在不断增长。原因很简单,正如我们刚才谈及的那对夫妇一样,因为很多人都对“何时花多少钱”没有具体的印象。
从文部科学省公布的数据等来看,如果从幼儿园到高中全上公立学校的话,那么教育费的平均支出为550万日元,如果从幼儿园到高中全上私立学校的话,那么则需要1 600万日元。
——一个孩子念到高中竟然需要1 600万日元······?
▐ 即便是“普通的升学之路”,3个孩子总计也需4500万日元
小屋:还要再加上上大学的费用。若念公立大学的话,每年约需要130万—150万日元,若念私立大学的话则要200万日元。这是从自家以外的住处往返于学校的情况下,包括生活费在内的平均值。若把这些数字加起来的话,从幼儿园到大学全上私立学校的话,将需要1 600万日元+(200万日元× 4)共计2 400万日元的教育费。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模式是初中之前上公立学校、高中以后上私立学校吧?
小屋:这种情况约需要1 490万日元。不过,这些说到底都只是一个孩子的教育开销,如果有三个孩子的话,那么就像开头列出的案例一样,简单计算一下就超过4 000万日元了。
——也就是说,即便不考虑什么双语不双语,全都选择普通升学之路的话,如果家里有几个孩子,也是很容易引发因教育费而导致家庭破产的情况吗?
小屋:从估算的结果来看,是这样的。
——既然如此,那就不要勉强自己,让孩子全都上公立学校不就可以了吗?
小屋:在我看来,这样做是没问题的。其实在当今的日本,高等教育的确算得上一项回报率很高的“投资”。据推算,大学毕业的男生比高中毕业的男生一生所挣的工资多出约7 000万日元,女生的差距更大,可多出约1亿日元。所以,让孩子上大学的决定,本身的确是一项合理选择。
——可是,让孩子上公立学校还是上私立学校,这个想法难道没有问题吗?
小屋:对于孩子成长发展影响最大的,不是学校、补习班,而是家长的姿态。大部分教育其实应该在家庭中完成。只要父母能够坦诚地与孩子相处,认真地教导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那么无论上的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都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从学习意愿来看,如果父母作为某方面的专业人才,能够在家中真实表现出孜孜不倦地学习、提升自己的姿态的话,那么孩子自然也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原来是这样。
小屋:不过,接下来我要说的才是问题的重点。在教育支出负担过重的家庭中,很多父母都认为“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的教育品质不同”,认为“孩子在私立学校比在公立学校能够学到更多接近于教育本质的东西”。
我也认为,这种想法不是没有道理。
话说回来,日本公立教育是“二战”后国家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工业劳动者而规划确立的。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时间和纪律,听从上级的指示,优先与周围人的行为保持一致,不可以思考任何不该思考的东西。出于“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变成如此”的想法,的确会有一些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上私立学校。
▐ 难以向孩子说出“公立学校也不错”的原因
——听说,为了不让孩子遭遇校园霸凌而放弃公立学校、选择私立学校,这样的家长也很多。
小屋:尤其是在初中及初中之前的阶段,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最大的不同,在于私立学校可依据其教育方针劝退不符合规定的“危险分子”,以此排除发生危险的可能性,而属于义务教育范围的公立学校就无法这么做了。
——也就是说,如果班上出现了比较棘手的问题学生,私立学校可以采取对策防止问题发生,而公立学校只能在问题真正发生之前干瞪眼。
小屋:所以一些家长会简单地认为,孩子上私立学校的话不但会变得非常优秀,还可以免遭校园霸凌。不过,为了孩子的教育考虑,想尽量让孩子上私立学校的父母的心情,我是能够理解的。
——可是这样一来,父母就会想给孩子制订一套“昂贵”的教育计划,若按照计划执行下去的话,很可能在自己年迈时由于入不敷出而走投无路,这又该如何是好呢?
小屋:“因教育费如滚雪球般越积越多,从而导致家长年迈后极有可能陷入资金不足的困境”。这样的家庭可以选择的解决办法,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通过跳槽等方法提高目前收入,第二种是通过合理运作增加资产,第三种是重新调整教育计划,降低支出水平。
——与增加收入、运作资产相比,我认为第三种调整教育计划的方法是最切实可行的。不过,如果孩子小学之前上的一直都是私立学校,初中时突然转学到了地方的公立初中,岂不是很可能让孩子遭受文化冲击?
小屋:如果因为钱的原因而不得不改变孩子学校的话,我认为越早越好,而且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些选择,必须在征得孩子的同意之后再具体实施。
坦诚地告诉孩子家庭收支的实际情况,让孩子理解现实,如果在孩子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依然表示哪怕申请借贷型奖学金以后自己还款或是打零工挣钱贴补家用,也要继续念私立学校的话,那么家长应该支持孩子的想法。
大学的费用让孩子自己承担也未尝不可。从现实情况来看,日本借贷型奖学金的本科大学生比例已经超过了50%。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即便自己承担学费也依然在所不辞,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待大学学习的态度变得比以往更加认真了。
——原来如此。
结论:难堪教育费之重的家庭的末路是什么样的?
“老年破产”的可能性很大。
应尽快重新调整“教育计划”。
解说:
读了采访中提及的教育费过重的中等富裕家庭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会不可思议地问道“为什么非要把自己逼到那种地步呢”?
男主人在外企工作,年薪1000万日元,女主人也曾在外企工作,一看便知这是一对优秀、聪明的夫妻。所以依据家庭目前的收支情况,用Excel表估算出未来家庭资产,想必对于他们而言应该不算什么难事。
至于随着终身雇用与年功序列制的崩塌,今后上班族薪资难以增长的日本经济现实,想必他们也是理解的吧?可是,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不计成本的教育投资,一往无前地朝着“老年破产”的方向前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若真是为自己的女儿考虑的话,他们是不会做出“哪怕自己未来破产,也要把孩子培养为国际性人才”这一决定的。因为他们的女儿不会置自己年迈破产的父母于不顾,只考虑自己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
对培养孩子的过度热情,导致了一些父母看不清周围状况了。如今,这样的家庭正在日本全国范围内不断增长。
比如,社团活动过热便是日本各地愈演愈烈的问题。虽然文部科学省规定,初中每周需有2天以上的休息日,高中每周需有1天以上的休息日,而且要求各个学校减轻教职工的工作压力,可是,与相关规定顽强斗争的,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而是“梦想孩子成为运动健将的家长们”。
▐ 为寻求所谓的“平等”,不惜牺牲孩子安全
此外,像这些“对育儿过于热情的人们”,往往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在竞争中失败或受伤。这些家长的压力,其实来源于蔓延在日本全国教育一线的“过度平等”主义。
“赛跑时,所有参赛选手要一起手牵手通过终点”“汇报演出上,所有参演学生都演主角桃太郎”······很早以前,就有声音批判减负教育引发教育一线出现了过度平等主义,可是如今,这一“病状”不但没有任何好转,反而还在恶化。
举个例子。虽然致学生受伤事故频发,但各个学校的啦啦操(叠罗汉)依然越搭越高,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当我们向学校相关工作人员提问时,他们回答说“为了提高学生的成就感”“为了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可是,相关专家就此指出:这么做是出于“平等化的考虑”。
若叠罗汉的层数比较低的话,那么参加的人也会受到相应的限制。毕竟校园里也不可能搭出好几个叠罗汉,所以无奈之下只能让多出来的学生在罗汉周围担当拼出“扇形”等的绿叶了。不过,一部分家长对此是无法接受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只好牺牲学生们的安全,尽可能搭出更高的叠罗汉(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叠罗汉中)。
培养孩子充满热情本身并没有错,可是一旦该热情过了度,那就另当别论了。
再回到“难堪教育费之重的家庭”这一话题,如果父母真想为孩子的未来考虑,不让家长“老年破产”为孩子添忧,那么就需要重新调整先前的教育计划。
小屋老师说得没错——只要家长能与孩子坦诚相对,认真教导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那么即便没有投入大量的金钱供孩子上学,孩子也依然可以成为优秀的人。
本文摘自《彩票中奖一亿元之后》,作者 铃木信行,联合读创 出品。

大手笔投资子女教育的日本家庭将在20年后破产?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