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抗战期间白蒲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

时间:2019-07-23 09:0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屈指数来,如皋市白蒲小学(以下简称蒲小)已走过一百一十年的光辉历程。岁月悠悠,沧桑变迁。蒲小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从未放松对学生的政诒思想教育。

在白蒲没有被日军侵占之前,蒲小的抗日救亡活动已搞得有声有色。据校友杨桐(曾任中共南通市委办公室秘书、南通市档案馆副馆长、《南通日报》编辑部主任等职)回忆,蒲小对学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教育,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纪念周活动,又称“总理纪念周”。每逢星期一早晨,全校师生集中在礼堂里,由校长主持,先是全体肃立唱国歌,为“总理”(孙中山)默哀,向总理遗像三鞠躬,后由校长领读“总理遗嘱”,最后由校长讲话。校长讲话中一般都要讲到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讲到抗日战争的形势,同时勉励大家要不忘国耻,勤奋学习功课。这种纪念活动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每星期举行一次,警钟长鸣,润物无声,使每个幼小的心灵受到爱国主义熏陶,对日本侵略军的暴行满怀仇恨。

二是演讲比赛。杨桐先生在校就读时听过两次比赛。一次以禁鸦片为主题,一次以抗日为主题。杨桐先生的二姐参加了演讲比赛。他二姐讲,祖国宝岛台湾盛产甘蔗,蔗汁不仅是很好的饮料,还能制蔗糖。但是,早在清朝时期台湾就被日本占领了,因此,只有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收回宝岛台湾,才能吃到更多更好的甘蔗和蔗糖……演讲深深打动了学子的心,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行径更加痛恨。

三是图片展览。那时学校橱窗内经常布置一些抗日图片,内容全是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学生们受到更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是歌咏活动。音乐老师沈振之满腔热情地带领大家大唱抗日救亡歌曲。当时学生人手一本铅印的抗日救亡歌曲,书中有《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打回老家去》《毕业歌》《松花江上》《开路先锋》《大路歌》等。当时,不仅音乐课上唱,其他课上也唱;不仅课上唱,下课时间也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工农商学兵,一齐来救亡。拿起我们的武器刀枪,走出农村、工厂、课堂,到前线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这些歌词,如今不少耄耋校友仍耳熟能详。杨桐先生1949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姐姐蒲小毕业不久就去了解放区投身革命,这与从小在蒲小所受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无联系。

1938年3月日军侵占白蒲。中华学子不能没有教育,“蒲镇的孩子总得要念书识字,若是校长一职落入汉奸之手,子孙们要遭殃受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师长吴宗海(白蒲教育界资深前辈,书画家)的开导下,姜子杅受命于危难之时,任南校校长。他在艰难竭蹶之中,心存民族大义,与日伪巧周旋,忍辱负重办学。他曾向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丛昌源和爱人郭可芬(女游击队长)及蒲小的一位姓刘的教师透露日伪的信息,使他们免遭毒手;还保护了从解放区来蒲小就读的一些进步青年,使他们逃过敌伪的魔掌。在此期间,有教师以诗言志,对家亡国破深感痛心,如教导主仼顾锡光先生用诗表达了白蒲教育界同仁的心声,也是白蒲人民对日军侵华而发出的愤慨心声。现录两首,以飱读者:

(一)

二月十七日

(1938年农历二月十七)

二一七日蒲地殃,强邻压境事难忘。机旋空际胆肝破,炮击街头闾里忙。带笼负箱唯恐后,携儿扶老苦惊狂。家亡国破身何在,抗战捷呼庸有当。

(二)

回家

避难他乡且十旬,故因几处感酸辛。里邻第宅来新主,郊野墓坟辟要津。威迫频惊严敬礼,冤殊屡被说顽民。重重云雾何时破,力绌心余泪著巾。

蒲小的教师在敌人的枪口下,利用教坛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与日寇进行反奴化斗争。据校友黄庆善、杨铨二位老者回忆,当年,沈昌年等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讲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民族英雄抗敌的故事,还教过《满江红》词和《正气歌》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940年上半年的一天,天空阴云密布,压得人有点透不过气来。上课铃声一响,沈老师和同学们被召集到学校的大礼堂中,只见他铁青着脸站在学生队伍中。此时台上是大汉奸晋朝科陪同日本士兵(日语教师“啊沙衣”)来学校进行奴化教育,大汉奸晋朝科在台上声嘶力竭地大讲“大东亚共荣圈”,还时不时向“啊沙衣”点头哈腰,一副十足的奴才相,令人作呕。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