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咱济宁技工院校,学技能毕业生就业路子广

时间:2019-07-18 03:3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7月15日是世界青年技能日,在济宁,就有这么一批优秀青年,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学习技能也能成才,大国工匠备受瞩目”。要成为技能人才,入读技工院校是基础。三五年后,这些毕业生凭借扎实的技能,或进入企业或考上公务员,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

咱济宁技工院校,学技能毕业生就业路子广

在校获全国一等奖

毕业后留校任教

7月13日,学生们大多已放假回家,邓祥振还未离校,他要给留校准备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们进行指导。酷暑难耐,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不一会师生们的后背就湿透了,他们无怨无悔。

邓祥振今年刚21岁,已经是山推高级技工学校的焊接实训教学老师。早在2012年,15岁的邓祥振初中毕业,就被家人送到了山推技校学习焊接技术。脸庞上还带着些许稚嫩的邓祥振,虽不善言谈,但他有别人不能及的绝活,这也是他能够留校当老师的原因之一。

早在2015年7月3日,邓祥振一举夺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焊接专业一等奖。比赛中,他的操作“无损探伤一次合格率达100%”。探伤合格率,是指焊接的零件内部,经过拍片显示内部也没有缝隙,可以说将两个部件完美地焊接在了一起,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让众多评委看到了邓祥振的潜力,也引来一家研究所的青睐。

邓祥振回忆,比赛结束后,自己和指导老师倪西华正在酒店休息,突然有人敲门。一沟通才知道,来人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所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他们想招学生过去工作,月薪8千元。”说起这个故事,倪西华满脸都是笑容,可是他只能和邓祥振一起拒绝这家研究所的好意,因为邓祥振还有一年才毕业呢。也就是从那时起,邓祥振的就业路已经坦荡,不仅在济宁,在全山东省都不成问题。

不过,怀着对焊接的热情和对山推技校的热爱,2016年毕业后,邓祥振选择留校当老师,梦想培养出更多“大国工匠”、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为济宁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多数毕业生进企业已成为技术工人能够留校当老师的毕竟是少数,在济宁,大多数技工院校毕业生都会进入企业成为一名技术工人。

济宁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应届毕业生尤雨松目前正在小松山推公司顶岗实习。今年初,他和其他几十名同学一起到这家公司实习。经过师傅的带领和指导,他的技能水平获得了老员工们的一致认可。7月1日开始,他已经可以进行独立操作了。目前,尤雨松已得到人事部门通知,等到8月份领到毕业证,他可以成为企业正式职工了。

“公司在安全、质量和执行方面都有培训,经过观察,这些毕业生素质非常扎实,完全可以独立工作,甚至还可以对工作出谋划策,提出改善性建议。”小松山推工务科仓储上线班班长戴欢介绍,今年公司先后招用了54名毕业生,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都将成为公司的栋梁之才,撑起公司的发展未来。

同样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丁聪2017年毕业后进入山东通佳集团工作,现在是一名销售内勤。“有机电专业基础,入职后又学习了多种商务工作礼仪,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丁聪说,在这个岗位上,她把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也学会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良好地就业形势极大地促进了招生。13日下午,济宁技师学院新生报名处十分火爆。“新生人数连创新高,这得益于学院军事化管理,让家长放心,学生舒心。更得益于学院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发展战略,深化校企业合作,创新培育模式。”学院招办主任、校企合作部部长闫运波介绍,今年秋季,学院又新增了济矿集团、迪尔集团等企业冠名班39个,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吸引越来越多新生报名。

咱济宁技工院校,学技能毕业生就业路子广

技工院校的毕业生

也能报考公务员

根据济宁市《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济宁市将新增高技能人才6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1.5万人,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1万人;新增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50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0家,基本实现高技能人才数量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高技能人才结构素质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