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基于“互联网+”的“3+4模式”:“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党建工作新体系

时间:2019-07-18 01:4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近几年,“互联网+”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技术引领,不仅在传统行业催生“化学反应式”的创新,而且也为改进高校图书馆党建工作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机遇。本文将“互联网+”思维理念融入党建工作,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探索实践高校图书馆基于“互联网+”的“3+4”党建工作模式,即通过积极搭建党建工作三平台(全面从严治党的党务工作平台、与时俱进的党员教育管理平台和联系服务群众的互动平台),打造党建四阵地(建立微课堂、开展微阅读、倡导微创新、展示微星光),以有效应对互联网时代对传统党建工作在组织动员方式、宣传教育、监督反馈等方面的冲击和挑战,提升高校图书馆党建工作实效性与科学化水平。

  高校图书馆实施基于“互联网+”的“3+4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和推进,以及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应用的普及和日益发达,在深刻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同时,也对高校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一是在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下,党内工作资源有时被大量日常党务工作占据,党务工作效率低,部分党建核心思想工作被冲淡。二是在党内工作中未建立抓全面与抓重点工作之间的有效机制,“灯下黑”不良现象普遍存在,工作效果不明显。三是对党建客观环境提出挑战,使得开放的网络环境成为党建工作的监督平台,党员可以跨时空、跨地域、随时随地联系互动、讨论问题,各种思潮叠加对于基层党建开展带来了新挑战、新考验。这种情况下,个别党员干部的行为失范,会在新媒体传播语境下快速传播并放大,传统工作模式已无法及时应对。四是信息在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可跨时空、跨群体、多向无序地迅速传播,导致传统“自上而下、层层传达”的单向灌输信息和宣传组织动员方式受到冲击。[1][2]因此,在传统党建工作模式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革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果,促进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转型升级。

  2.契合党员群众特征的现实需要

  高校图书馆教职工党员年龄结构复杂,培养类型和目标迥异,再加上各部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普遍存在,这为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党支部组织生活等基层党建工作带来挑战,给高校图书馆党建工作增加了难度和复杂度。因此,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创新高校图书馆党建工作模式,将传统工作方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双空间交联治理,是契合高校图书馆党员群体特征的客观选择和方向。[3]

  3.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高校图书馆党建有其特点,既要求契合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符合学校的制度文化、满足党员群众的客观需要,还要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做到严格规范、高效便捷、科学合理。一是“互联网+”党建工作系统具有工作引导、数据实时采集、海量存储、搜索便捷等特点,可用于党员发展、党组织生活记录、党务管理、督查考核等工作中,有效消除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宗旨意识薄弱等现象;二是有效整合各种线上、线下资源,为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培训提供个性化指导和服务;三是无纸化特征为解决党务工作低效管理、破解党员教育管理难题、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提高党建工作牵引力提供了解决方案,使党建富有时代气息,充满时代活力;四是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为党建数据的深度挖掘和精准分析提供支撑,从中发现党建客观规律,推动党建工作科学决策。[4]

  基于“互联网+”的“3+4模式”的内涵和功能

  基于“互联网+”的“3+4模式”(如图1所示)是依托党建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网站等互联网平台,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党建工作的重要模式,是具有高校图书馆特色的党建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实现了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和联系服务群众的信息化、便捷化,有利于落实从严治党的要求、方便服务党员、提升管理能力。

基于“互联网+”的“3+4模式”:“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党建工作新体系

图1 基于“互联网+”的“3+4”工作模式

  1.利用“互联网+”搭建党建三平台,优化服务载体

  第一,搭建“互联网+党务工作”平台,创新党务工作模式。借助互联网全面推进电子党务工作,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有益探索,能够充分全面地反映所有党员、所有党支部的基本情况及动态管理状态,进而为党建工作决策、工作指导提供依据。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