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日本:“5.0社会”的学校和教育什么样

时间:2019-07-16 21:2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依据海量的知识储存和快速的算法,将取代人类的许多工作。在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抛出了“5.0社会”的概念。“5.0社会”人类将从“为了生存”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朝着“实现自我”的方向发展。然而,目前日本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世界处于劣势,要实现人工智能驱动下的“5.0社会”,人才是重中之重。为此,日本政府在教育领域将会作出哪些重要调整?

  2019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抛出了一个“5.0社会”的概念,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安倍晋三说,在“5.0社会”中,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机器人等技术,数据将取代资本连接并驱动万物,并能不断帮助缩小贫富差距,例如医疗服务、商贸交易、在线教育等,甚至可以覆盖到撒哈拉地区的小村庄,让那些没有升学机会的女孩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狩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那么接下来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日本政府早在2016年1月出台的《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就提出了“5.0社会”的概念,并把它直接定义为“超智能社会”。2018年6月,时任日本文部科学省大臣的林芳正召集日本学界以及产业界有识之士,经过9次探讨,并在文部科学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出台了《面向5.0社会的人才培养——社会在变化、学习也在变化》报告,提出了人工智能驱动下“5.0社会”中日本学校教育应当进行的变革措施。

“5.0社会”人类将朝着“实现自我”的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依据海量的知识储存和快速的算法,将取代人类的许多工作,这些被取代的工作往往具有定型化、重复率高、可数值化、规则清晰的特点。例如,在健康医疗领域,今后将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病人诊断查实疾病,再由医生对病人进行具体诊治。与此同时,技术的日新月异也将带来产业构造、雇佣形态以及工作方式的变革,劳动市场对人才需求将向快速化、高端化、流动化方向发展,以往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对劳动者进行培训的机制将不复存在。“5.0社会”即便不用投入大量的人力劳动也能够保证高效高产,人类将从“为了生存”的劳动工作中解放出来,并愈发朝着“实现自我”“具备价值”的方向发展。

“5.0社会”中日本教育将面临哪些问题

  人才是构建“5.0社会”的关键要素,日本人工智能领域奇缺研究开发人才,已成为其发展的最大瓶颈。目前,在人工智能技术、基础数学、信息科学研究开发以及教育领域,日本均落后于美国。日本向来擅长自下而上的研究开发,与国家层面强力推动、自上而下发展人工智能的美国相比,日本明显处于劣势。在人工智能开发的数量与质量方面,日本当前还很难刷新自身的存在感。

  近年来,美国大学里学习信息科学的学生人数逐年递增,日本具备信息科学及人工智能领域高水平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却十分有限,许多学生并未接受过信息科学训练。加快完善信息科学领域的教育体制,让学生和国民具备信息科学素养,是日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0社会”日本各学校教育阶段的“变”与“不变”

  在幼儿教育阶段,日本幼儿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儿童自由玩耍,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儿童提供接触自然、与同伴游戏的环境,帮助儿童在其相应的发展阶段学会自主玩耍。不论社会如何发展变化,日本幼儿教育的这一核心理念将始终不变。但另一方面,强调儿童自主玩耍就很难把握幼儿行为及教师指导效果。将“5.0社会”中的尖端技术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可以将幼儿行为、教师指导可视化。例如通过运用ICT(信息通信技术),可以多角度捕捉到基于园内环境及幼儿行为的教师行动,观察教师是否起到了良好的辅助和干预作用。通过将作为经验传承并积累的教学引导技术进行可视化处理,能够进一步构建激发幼儿潜能的环境,减轻教师负担。总之,幼儿教育强调玩耍与亲身体验的核心理念始终不变,但需要幼儿教育相关人员“将尖端技术作为提升幼儿教育质量辅助工具”的意识变革。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校、教师、学生的存在以及教科书、教材、教师、课程等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依然是日本小学和初中教育的重中之重。但在学校及学习形态方面,单一模式将寿终正寝:(1)从仅凭教职工的学校运营转变为教职工协同心理专员、联系学校和家长的咨询人员、ICT专员、社团文体活动指导员等专业正式职工的“团队学校”;(2)从仅凭教师授课指导转变为学校协同那些与教师专业知识并不相同、能有效互补的各种团体、校外工作人员、地方居民等共同开展“开放式教育课程”;(3)从所有学生均学习同样内容转变为“基于个体的个性化教育”;(4)从仅凭纸版教材或教学工具的学校教育转变为活用ICT等尖端技术的智慧学校;(5)从仅认同学校才是教育场所转变为在自由学校(专门接收因校园欺凌、心理问题等拒绝上学儿童的由民间财团法人设立的教育机构)、地方未来塾(由退休教师、地方居民、大学生等面向经济困难或家庭教育缺失的儿童提供学习援助的地方教育事业)等日本政府认可的学校以外场所也能确保受教育机会。实现上述从单一模式到多元模式的转变,并不是在全盘否定以往的学校教育。以往凭借单一模式取得一定成果的日本教育体系,重视教师经验与教师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形成的直觉灵感可谓立下汗马功劳,因此这一传统还将在今后“5.0社会”的教师培养和研修中继续传承。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