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浅析内蒙古在北方生态安全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时间:2019-07-02 17:51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广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坚定的政治战略定力,牢记总书记对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的嘱托,把内蒙古生态文明建好,把祖国正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筑牢。

  内蒙古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内联八省外联俄蒙,国境线长达4221公里,在我国北方生态安全方面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63个重要生态功能区中,内蒙古有大兴安岭、松嫩平原、辽河源、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草原、浑善达克沙地、阴山北部、鄂尔多斯高原、黑河中下游和西鄂尔多斯—贺兰山—阴山等10个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位居其中,占16%。在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屏障格局中,内蒙古是“东北森林屏障带”和“北方防沙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北方地区的“水塔”和“林网”,三北地区乃至全国的“挡沙墙”和“碳汇库”。

  一是水润北方大地。内蒙古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主要有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和西辽河四大水系。内蒙古水资源总量为545.9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06.6亿立方米,占总量的74.5%;地下水139.35亿立方米,占总量的25.5%。内蒙古保留了大面积的原始生态区,是北方面积最大的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内蒙古是京津冀的主要水源地之一。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及周边地区是黑龙江、松花江和辽河“三江”发源地,是东北淡水资源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内蒙古发挥着“东北亚水塔”的重要功能,造就了著名的“东北粮仓”。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及周边地区区域内有一、二级河流984条,是“一河两江”(额尔古纳河、嫩江、松花江)等河流的主要源头和产流区。

  二是森林和草原涵养水源。2017年,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内蒙古森林面积达到了3.73亿亩,居全国第一位。2018年林地面积44万平方公里、森林面积25万平方公里,均居全国第一位,2018年末全区森林面积2614.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2.1%。“三山两沙四区”为主是我区林业生态建设主体框架,进一步加快内蒙古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步伐。“三山”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两沙”即沙漠、沙地,“四区”即平原区、黄土丘陵区、阴山北麓风蚀沙化区、阿拉善荒漠戈壁区。我区天然草原总面积13.2亿亩,占全区国土面积的75%,占全国面积的22%。碳汇总量在1.3万亿吨。2016年以来,内蒙古草原平均植被盖度连续3年稳定在44%,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草原是地带性植被的主体,也是境内最大的生态系统,锡林郭勒草原是海河流域和滦河上游主要水源涵养地,供水量占引滦入津总供水量的1/6。

  三是防风固沙功能强大。内蒙古荒漠化土地面积为60.92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51.5%;沙化土地面积为40.78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总面积的34.48%,分布在90个旗县。全国八大沙漠有4个位于内蒙古,四大沙地全部或大部位于我区。五大沙漠、五大沙地植被年防风固沙量16亿吨,年滞尘量710万吨,这些沙漠和沙地是内蒙古和京津冀地区沙尘暴的主要尘源地之一。京津冀地区位于内蒙古的下风向,京津冀地区海拔比内蒙古高原低千米以上,且多数沙漠沙地分布在西伯利亚冷空气和大陆性季风必经的内蒙古。因此,内蒙古防风固沙的能力及其大气环境质量的好坏对北京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大气环境和气候状况有影响。内蒙古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占全国的3/10,面积为4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总面积的24%。内蒙古生态系统防风固沙率为53%左右,2014年第五次荒漠化监测数据与2009年监测数据比,沙尘天气减少了20.3%,对北京地区的影响减少63%。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面积达到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到3200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唯一得到整体治理的沙漠,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四是固碳功能意义大。我区是我国重要的碳汇区域,《中国碳平衡交易框架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的碳汇总量约为8.95亿吨,各省市区中以内蒙古最高,约为1.52亿吨,占全国碳汇总量的17%,草原年固碳量为5361万吨,占全国的9%。内蒙古生态系统固碳服务功能对全国、全球碳循环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