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郎溪籍革命烈士夏雨初

时间:2018-09-28 15:50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郎溪籍革命烈士夏雨初

夏雨初,谱名家科,1902年出生在安徽省郎溪县毕桥镇蒋顾村。两岁丧父,饱受乡邻欺侮,被迫随母迁居建平(现郎溪县城)。他7岁入塾读书,由于勤奋用功,深得塾师器重;两年后转入建平小学。在校期间,他喜读历史故事,对太平天国领袖人物的英勇事迹十分敬佩;同时爱好文体活动,擅长吹萧和踢足球。1919年,夏雨初小学毕业,考入芜湖萃文书院(后改为萃文中学)。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新文化在芜湖广泛传播,学生思想非常活跃。正在这个风雷激荡的年代,夏雨初来到了这个新的天地,思想上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进步师生和革命书刊的影响下,他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学生的运动,不久被推选为萃文中学学生的代表,参加芜湖学生联合会,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之一。

1921年,夏雨初不满萃文中学施行的教会教育,转学到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蚕桑科。期间,他结识了进步教师王肖三、卢仲农、沈子修及同学陈原道等人,课余就新文化问题互相切磋,同时积极参加芜湖各校声援安庆六二惨案的斗争。

由于学生运动威胁军阀的反动统治,皖南镇守使马联甲下令严加取缔。夏雨初是芜湖学生运动的骨干,更为军阀当局所注目。为避免危险,在友人的资助下,他于1923年夏离开芜湖,奔赴北京,初入财政部举办的银行讲习所,后转到中国大学继续求学。不久,他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此后,他经常将《向导》、《新青年》等革命书刊寄给在郎溪的同学阅读,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全国人民纷纷起而声援。郎溪旅外学生在各地参加声援这一反帝爱国运动后,乘暑假回乡扩大宣传。这时,夏雨初也回到家乡,与旧日同学章向荣等组织城关、枚渚、定埠等地学生集会游行,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意义,并发起抵制日货运动,劝阻商店不得采购、贩运和销售英、日货物;同时,团结进步青年组织“三五俱乐部”,为建立国民党郎溪县党部做好组织上的准备。

此时,郎溪已建立中国共产党支部。通过一系列斗争的锻炼和考验,1926年,夏雨初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满怀豪情,更加坚定地致力于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

1927年3月,北伐军第二军进取南京,途经广德。当时,郎溪城里尚有军阀残部据守,妄图阻止北伐军前进。夏雨初与进步青年祁光华、董小松等,代表郎溪人民,秘密前往广德迎接北伐军,并向北伐军报告郎溪城里军阀残部兵力部署,使第二军得以迅速驱逐残敌。

第二军进驻郎溪后,夏雨初根据该军政治部主任李富春的指示,深入群众进行宣传。他不怕艰苦,四处奔波,为提高群众觉悟,筹划北伐军给养,做了许多工作。这时当军阀残部作最后挣扎时,郎溪豪绅陈德川、张克庭、刘顺泉等人投机革命,组成国民党郎溪县党部,设在原河北边的乡公所,被称为“东党部。”北伐军进占郎溪后,夏雨初根据李富春的指示,在城里凤凰墩另组国民党郎溪县党部,被称为“西党部”,夏雨初担任执行委员。同时,第二军政治部委派冯素民为郎溪县县长,组成县政府,夏雨初 、祁光华、吕梦松、曾慎独、殷鉴等为县政府委员。原来由军阀委任的县知事华维安弃职潜逃,“东党部”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为国民党右派所控制;“西党部”是国共合作的组织,为工农群众谋福利。东、西党部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夏雨初以国民党郎溪县党部执行委员的公开身份,积极领导农民运动,先后将十多个土豪劣绅戴帽游街,并召开公审大会,把追捕回来的华维安予以镇压。经过夏雨初等人的宣传发动,郎溪农民运动不断高涨,不久,组织了县农民协会。同时建立拥有约50人、30支枪的农民自卫军。各乡农民协会也相继成立。

郎溪长乐乡土豪谭义才,平日横行乡里,深为农民痛恨。该乡农民协会在沿街墙上用漫画揭露谭义才压榨农民的罪行,鼓动农民起来斗争。这时第二军已开赴南京,谭义才无所顾忌,便派人用泥污将农民协会的宣传画涂掉。这事反映到“西党部”,夏雨初立即派农民自卫军将谭义才抓到县城关押起来,有力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嚣张气焰。同年5月,恶霸陈福堂强占黄龙咀水渠,影响了春耕。夏雨初派曹兴齐带领农民自卫军到陈圩子捉拿陈福堂,并将他的四艘米船和一艘机船封存,使全县48个圩子的水利问题得到解决。当时正值青黄不接,夏雨初又把陈家四船大米发给农民度荒,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土豪劣绅势力受到沉重打击,郎溪人民更有信心开拓光明的未来。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