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考点备考:公安执法监督的分类

时间:2019-06-24 21:3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推荐: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培训课程|网校课程

推荐:2019国考交流群:99100989

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知识: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供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知识相关信息。河南中公教育为考生整理: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基础知识考点备考:公安执法监督的分类。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请关注河南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

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公安执法监督可以作不同的划分。

(一)按监督主体分类

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公安执法监督可以分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行政监察机关的监督、公安机关内部的监督、公民和社会的监督等。

(二)按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隶属关系分类

根据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的隶属关系不同,公安执法监督可以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外部监督是指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之间不具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这种监督主体是公安机关以外的其他机关、组织和公民个人,主要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监察监督、检察监督、行政诉讼监督、社会监督等;内部监督是指监督主体与监督对象之间有着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这种监督主体是公安机关自身,主要有督察监督、法制部门监督以及行政复议和国家赔偿制度等。

(三)按实施监督时间分类

根据实施监督的时间不同,公安执法监督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实施执法行为之前依法进行的监督,如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执法工作方案事前的审核、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审查批准等,事前监督可以提前预防和避免违法现象的发生;事中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过程中进行的监督,如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督察机构对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进行现场督察等,事中监督具有控制作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事后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行为终结之后进行的监督,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事后监督是对执法行为的后果进行的监督,对于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予以纠正和赔偿,具有救济作用。

(四)接监督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分类

根据监督主体的监督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公安执法监督可以分为直接监督和间接监督。直接监督是指监督主体的监督行为能直接产生法律效力的监督,如检察机关作出的批准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法院作出的撤销公安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公安机关必须执行,行政监察机关、上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有权直接追究违法的人民警察的政纪责任;间接监督是指不直接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社会组织、公民的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都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但他们可以按照法定条件向有权机关提出,通过有权机关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违法违纪行为予以纠正。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资料信息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推荐关注河南中公教育微信(微信号:henanoffcn)及时了解招考资讯!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