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2 05:53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亚斐
今年,我省高考录取将原普通文理类本科二批、本科三批两个招生录取批次合并为本科二批,取消本科三批。合并录取批次后,对广大考生而言,进一步增加了考生的选择范围和空间。同时,考生在填报往年二本线附近的学校志愿时也就要综合考虑以前三本院校的录取情况了。6月11日,省考试院就今年高考填报志愿发布指导信息。在平行志愿背景下,如何打好高考最后一战,更好地选择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呢。省考试院教师高辉结合工作实践,认为做好“五看五找”对高考志愿填报大有裨益。
看分数,找定位
目前,大多数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省份都采取考后“知分知位知线”(知道高考成绩、位次、各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填报志愿,加上许多高校也公开每年的录取分数、对应的考生位次等信息,这些信息成为很多大学录取的价值标签,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考生和家长就可以根据成绩及位次对院校进行初筛,重点关注初选出来的院校相关信息,对于那些录取层次同考生分数相差甚远的学校大可不必关注。
比如2018年甘肃理科考生李某考试成绩为590分,排名3851名,那就要找三年来录取位次在3800名左右的学校,比如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此时再结合平均分线差值均值,在3800名上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高校,确保有“冲”、有“稳”、有“保”的学校,当然适当选择录取名次低于自己成绩名次的院校,可提高录取几率。
看地方,找学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高校。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存在区域不平衡性。
一般省属地方院校的财政经费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这就决定了地方所属院校招生对象主要面向本省(市、区)。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名单,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其中直属于中央部门的有119所,本科院校1243所,高职(专科)院校1388所。
由此可见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水平在总体上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是本科院校数量仍然略微低于高职(专科)院校,高职(专科)学生仍然占据着国内大学生的“半边天”。
从各省分布的高校数量来看,排在前五位的是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北京市、上海市虽然高校数量低于前五个省份,但高校质量相对较高。
据统计,北京市共有普通高校92所,直属于中央部门的高校38所,本科院校67所,其中“985”高校8所,“211”高校26所;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共64所,直属于中央部门的高校10所,本科院校38所,其中“985”高校4所,“211”高校10所,专科院校26所。
甘肃省共有普通高校49所,直属于中央部门的高校两所;本科院校22所(含独立学院),其中“985”“211”高校仅兰州大学一所,高职(专科)院校27所。可见,我国高校总数及高校水平在地域上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近年录取情况来看,甘肃学子比较热衷于“北上广”、东南、西南高校,当然这与考生成绩也有直接关系。比如理工类成绩在4000名以前的考生基本上首选“北上广”高校,其次是天津、厦门、济南、成都、武汉、长沙、西安等地的高校,东北、西北地区的院校一般放在第二或第三梯队考虑,这与各地的高等教育资源质量高低密不可分。
看兴趣,找专业
不少考生往往认为高中时成绩较好的科目就是兴趣所在,但这些科目对应的一般是大学基础学科的专业,相对较为宏观。还有一部分考生受网络新媒体等影响,认为“高大上”专业名称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专业,但本科教育在学科层面基本上是基础教学、通识教育,高科技产品应用层面往往需要多学科交叉学习,一般在研究生阶段可能会有更大发展。
从甘肃近年招生情况来看,理工类在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临床医学、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文史类在法学、英语、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类、经济学类、管理学类以及小语种等专业报考火爆,但要注意热门专业不能与“好前程”划等号,也并不完全等同于自己喜欢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