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北京高校24%学生患抑郁症 环境变化致心理落差

时间:2019-06-20 15:1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高中时名列前茅 上大学后出现迷失 严重者想要自杀 心理门诊:此类大学生不在少数

  高中和大学落差“落”出心结

  专家分析:环境变化和教育不对接等导致“心病” 市教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心理危机排查

  今天距离高考只有10天了。  
 

 
名校是部分家长和考生的梦想,但是,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却是家长和考生没有事先想到的。

  记者从安定医院和回龙观医院等了解到,由于高中和大学的落差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上周五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当天,首个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评估标准正式发布。今后,市教委每年将对全体学生至少进行一次心理危机排查。

  据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仅北京地区高校至少近24%的大学生患有抑郁症。

  案例一

  小磊是北京某著名高校二年级在读学生。从小到大,小磊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中名列前茅,高考时,他又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考取了这所全国著名学府的热门专业。

  然而,如此优秀的小磊在步入大学后,却并没有众人想象中那么开心自在。事实上,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小磊就对自己所处的新环境感到不适应。

  一向积极上进的小磊开始出现厌学情绪,每天不想上课,觉得生活完全没了目标,最后甚至产生了抑郁和自闭倾向。

  原本以为考上名牌大学就万事OK的小磊父母,看到儿子的现状后感到心急如焚。最终,小磊的父母决定向心理医生求助,并带他来到专业的心理诊所。

  案例二

  小强的情况和小磊有些相仿,只是情况更为严重一些:由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已经是大学生的小强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

  据了解,上高中时,由于高考压着,老师带着,家长督促着,小强学习一直非常努力。但上了大学以后,学习环境突然发生了变化。高考的压力没了,老师和父母成天的唠叨声也不见了。

  在这种情况下,小强的学习成绩也迅速下降,期末7门考试中有6门未过。小强觉得非常对不起辛苦供养自己读书的父母。最后,他终于跑到心理诊所,向医生倾诉了自己心中的重负。

  咨询数量

  大学生心理问题多

  北京回龙观医院朱凤艳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平时到医院寻求心理帮助的大学生有很多。

  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陷于“爱与不爱”和“考(研)与不考”的冲突中;考试失利所带来的挫败感;如何融入社会以及与人相处的社交障碍;亲人生病引起的焦虑不安;贫困学生因生活负担带来的精神压力;由于成绩、长相和经济条件差所引发的自卑心理等等。

  据北京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马泽中介绍,因不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心理咨询中心平均每个月都要接到3~7例情况比较严重的病例。此外,每天还会接到2~3个这样的求助电话。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专家郑毅告诉记者,因不适应大学学习而产生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有很多,在他接诊的患者中有10%~20%属于这种情况。

  原因分析

  学习环境变化导致心理落差

  “大学以前,都是为了高考,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比较明确。但是上了大学后,一下子换了新环境,这种变化就容易导致学生的心理落差。”北京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马泽中认为,这种心理落差的时间过长,学生就容易产生惰性,有些孩子就将精力转移到谈恋爱和打游戏上。

  北京安定医院心理专家梁月茹表示,高中学习都有老师督促,而上大学后更多需要学生自己努力。于是会有一些孩子感到不适应,出现到了期末临时抱佛脚,突击考试的现象。这样的学习方法很容易导致考试失败。

  高中和大学教育不对接

  马泽中认为,高中都是为了学生能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但是上了大学以后,学生会发现与高中不同,每所高校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这时候,学生就会随学校校风出现不同问题,有些学生能够适应这种变化,有些则不能。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就容易产生自卑感,这种感觉就像茧子一样,在身上越缚越深,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变异。

  “高校学生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也暴露出学校、家庭以考分论成败的教育方式的弊端。”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专家朱凤艳表示,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在一切为高考让路的价值观下,许多高中取消了德育甚至体育课,这也是学生上了大学后心理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

  家庭环境影响性格养成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