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杭州大学生变身英语教师每日送去“云课堂”

时间:2019-06-11 08:5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 杭州新闻中心 > 科教卫新闻  
 
   

   
杭州大学生变身英语教师每日送去“云课堂”  
2019-06-09 08:18:28杭州网  

杭州一高校学生持续两个月开展跨越2000公里的帮扶

青年时报 主任记者 张晶 通讯员 林晓莹

“以s、x、sh、ch结尾的词,复数应该加-es,比如bus的复数是buses……”近两个月以来,每天晚上6点半,浙江工商大学外语学院的晚自习室电脑前,50名志愿者直接用手机移动互联网连线,开启一段“爱心云课堂”时光。

这些志愿者是“无问东西云课堂”公益项目组的成员。在网络的另一端,与他们在对话的是远在2000公里以外的西双版纳大勐龙镇中学的学生。

跨越2000公里的“云课堂”

王玲是浙江工商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也是西双版纳支教项目的志愿者之一。她的学生是大勐龙镇中学的小华。

“老师,英语说得真好!”电脑屏幕前,大勐龙镇中学的学生小华用朴实的话语说着,扑闪明亮的眼睛,高举着自己画的小红花,向千里之外的“老师姐姐”们表示“感谢”。学校老师也把这段小视频拍下来,让跨越地域的童真之爱保存下来。

提到支教,王玲十分感动,“小朋友听得很认真,也特别有礼貌,有他那个年纪独有的青涩,一声又一声地称呼我为‘老师’。”王玲觉得她的身上肩负着很大的责任,“周围很多人都告诉他要走出去看更大的世界,但他依然很迷茫,没有动力,我知道我要带给他更多鼓励与希望,让他期待未来。”

随着志愿次数不断增加,不少志愿者纷纷和当地小朋友建立了友谊,周末也经常打开摄像头,聊聊近况,或者补课。相秀容对接的是一位初一女生,十分好学,两人每周都约定了额外的时间补课,一次1小时,比学校固定的时间要多。“我的方法是,先让她读一遍,我再给她分析,分析的过程中,我会结合单词解释和语法知识,然后让她抄到笔记本上,等下一次课再回顾一遍,这样有利于她巩固知识,提高教学效果。一段时间下来,她比刚开始进步了不少。”

志愿者竞选比高考还紧张

李豪是浙商大外语学院的辅导员,也是这个志愿活动项目的负责人。他说,今年年初,在云南实地调研后产生了把支教和互联网结合的想法。“大勐龙镇中学师资力量匮乏,学生学习内容单一,更难以接触到英语课外知识。不过,学校刚建立了一个50台电脑的网络云教室,并购买了相关设备,学生的集体住校制度也在人数上创造了条件,由于项目推进的迫切性,我打算开启线上支教,先做再说。”

云支教是个新奇“玩意儿”,当地学生对此感到陌生又兴奋。从躲避语音通话,仅靠打字交流,到他们主动打开摄像头,双方逐步建立起更亲密的关系。

作为浙江工商大学有史以来最大的志愿者团体,西双版纳志愿队共有200名学生,在正式“上岗”之前,先要通过宣讲会对项目了解大概,再由辅导员,研究生亲自把关面试。

李豪说,西双版纳计划正在不断推进,并获得了公益立项支持。除了线上支教,项目组已经组成一支12人的教研团队会在暑假期间前往实地开展10天的教学和调研,根据当地教材整理完善教案,以求更深化的合作。“爱心、耐心、真心,一直会是我们团队的宗旨。”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主任记者 张晶 通讯员 林晓莹    编辑:高婷婷    责任编辑:方志华  

 
『相关阅读』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