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供读三年花掉一套首付钱 养孩子就是养台碎钞机

时间:2019-06-10 06:1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川北在线核心提示:原标题:供读三年花掉一套首付钱 养孩子就是养台碎钞机 最近支付宝开始流行年度晒账单活动,对于有娃家庭来讲,在年度账单的各类支出中,孩子的教育支出占比绝对少不了。如今又到一年寒假时,对于济南的不少孩子来说,假期已经变成了第三学期,对于家长而言,寒假的到来,意味


  原标题:供读三年花掉一套首付钱  养孩子就是养台碎钞机

  最近支付宝开始流行“年度晒账单”活动,对于有娃家庭来讲,在年度账单的各类支出中,孩子的教育支出占比绝对少不了。如今又到一年寒假时,对于济南的不少孩子来说,假期已经变成了“第三学期”,对于家长而言,寒假的到来,意味着又一轮补习班“烧钱”的开始。

  近日,记者采访了济南不同区域内的多位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就成为了孩子的“第二课堂”: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段期间主要是以各类兴趣班为主;小学高年级段和初高中阶段以文化课辅导班为主。就算是孩子没有开始上幼儿园,各类“早教班”收费也是动辄过万。零零碎碎算下来,几乎都是“三万起步,上不封顶”。

供读三年花掉一套首付钱 养孩子就是养台碎钞机

  某培训机构年会现场。

供读三年花掉一套首付钱 养孩子就是养台碎钞机

  某培训机构公开课现场。

 

  此外,除了补习班外,寒暑假的“研学游”也成为花费的大头,近年来兴起的“海外高校研学游”,动辄收费过3万,有家长坦言,“三个月工资撑不起孩子的一个假期”。

 

  国内最大的家长社区家长帮通过取样调查,于2016年3月发布《2016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显示38.6%的家庭每年家庭教育产品支出大于6000元,其中一线城市的家庭平均月教育产品支出大于1000元的比例为32.8%;新浪教育发布的《2017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中国家庭非常舍得在教育上花钱,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接近9成孩子上过辅导班。

 

  全“A”学生的寒假:周二考完试周三进辅导班

 

  在拿回了一份全“A”的素质发展情况报告单(期末考试情况单)后,5年级的芃芃也迎来了妈妈给她准备的“寒假大礼包”:奥数、小提琴、舞蹈、主持人、英语辅导班以及为期一周的全封闭式综合提高班。

 

  周二考完试,周三进培训班。对于这样一份“大礼包”,芃芃早已经见怪不怪。“没什么喜欢不喜欢,反正大家都在上啊!”芃芃告诉记者,自己上的辅导班不算多的,班里有同学一个寒假要上10门课,比平时上学的时候都忙。

 

  相对于孩子对课程的钝感,家长对于各类培训班的痛感更为强烈:每一门课外培训的背后,都是一张不菲的账单。

 

  “具体的花费没仔细算过,算了也得上啊。”芃芃的妈妈赵磊告诉记者,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讲,“技多不压身”,目前报名的这些课程已经是精简之后的“必备课”。

 

  “奥数、小提琴、舞蹈、主持人、英语这些课程都是平时也在上的课。小提琴和英语课比较贵,我记得小提琴一年是1万5,英语是一万三,舞蹈班一年5000多,奥数是大班,一年4000多。主持人课是下半年报的,大约9000多。寒假报名的提高班一周998元。刚给充值了线上的外教课,是3000元。”赵磊回忆着自己给孩子报名的课程,“暑假的时候也报了提高班,大约2000多。”

 

  总算下来,一年在课外教育上的花费要5万以上。赵磊告诉记者,之前芃芃还曾经报过“绘画班”、“编程班”、“机器人班”、“钢琴班”等各种班,后来孩子不愿意上,效果不好都停掉了。赵磊和很多家长一样,都是本着“广撒网、重培养”的学习模式,在经过前期的筛选和观察后,确定了现在芃芃所学的培训科目。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对于孩子的天分的挖掘,都是“宁可错报,不能耽搁”,生怕孩子会因此落后一步。这种对于教育的焦虑,不仅在家长之间传递,也在孩子中间传染。原本芃芃没有报名小提琴,对于小提琴表现出的兴致也一般,但是有一次六一汇演看到好朋友的小提琴表演后,芃芃回家主动要求要学习小提琴。虽然学琴、买琴都是一笔不小的花费,但是赵磊还是第一时间就带着孩子报名并购买了一把价值5000多元的专业小提琴,理由是“不能练坏了孩子的耳朵”。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