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精锐教育深度剖析八年级孩子成绩下滑的七大策略

时间:2019-06-09 00:3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教育界有句谚语:七年级相差不大,八年级两极分化,九年级天上地下!行业公认,八年级是孩子成绩下滑的高危期!

很多孩子在小学、甚至在七年级都是“好学生”,怎么八到九就滑落下去了呢?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又该如何应对?日前,精锐教育贵阳校区的教育专家给出答案。

应对策略一:让孩子由“形象思维”变成“抽象思维”

小学是人生比较平稳的时期,只要学习努力,听老师和家长的话,取得好成绩并非难事。但进入初中后会开始“分化”,原因何在?首先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死记硬背、凭“小聪明”、学习习惯不好、知识面很窄等,这种类型的分化虽不是“智力分化”,但会造成“智力分化”。不是学生不聪明,而是视野太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习惯出了问题。

学习的实质并不在于知识量,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的简单应用是“浅层次思维”,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是“深层次思维”。初二的教学内容和以前相比,由“形象思维”变成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学生的“思维准备”在小学没能做好,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当然会变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来了。因此,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改善学习方式。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知识面要尽量宽阔。要有大量的课外学习、大量的生活实践作为“背景”。家长要注重孩子的知识积累,为孩子创造课外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关注学习成绩的“智力含量”。不要只强调学生的成绩分数,而要看成绩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死记硬背,还是明白了道理?是独立思考,还是仅仅模仿而已?是“形象思维”取胜,还是“抽象思维”的结果?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参与的程度。

策略二:快乐学习,勤奋是“钥匙”

对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有一部分学生较聪明,在小学学得很轻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他们错误地以为,取得好成绩原来如此简单,因此养成了做事马虎,不求胜解,怕吃苦等不良习气。但到了八年级就完全不同了,八年级一年的知识量要超过整个小学的2倍。这时,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但部分学生缺乏意志和毅力,怕吃苦受累,就产生应付心态,造成学习不扎实,分化下来就是必然的。

首先,家长要正确认识“会玩才会学习”和“快乐学习”。我们认为:“会学习才会玩”,“学习快乐”。其实,只有会学习的孩子才会有真正长久的快乐。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勤奋”包含要有主观愿望,有一个自己去努力的目标,其次是控制力和忍耐力。把主观的愿望,和控制力和忍耐力融合为一体,就成为一个人的意志力。对于刚进初二的孩子,意志力是培养的目标。但是,现在城市里的独生子女们,经常连一点点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都不能承受。培养坚强的意志力,谈何容易!所以,希望孩子勤奋,还得先从忍耐力开始!

第三,教育学生,不要迷信天才,要相信勤奋。若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不勤奋学习是不可能的。明白要成才非学不成。任何的机遇都是勤奋劳动获得的,只有拼奋斗,才是通往成才的桥梁。秋天的硕果从来不属于春天的赏花人,而属于春天的辛勤耕耘者。明白勤奋学习需坚持到底。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只要坚持到底,一定会成功。

策略三:培养孩子细致、扎实、严谨、高效的学习习惯

初中学生学习成绩好坏主要不是取决于智力因素(智商),而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情商)。非智力因素即品德、意志、毅力、兴趣、体力、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每个人终身受益,也是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然而,小学生、七年级学生中,一部分学生贪玩好耍成性,不思进取,学习习惯非常糟糕。造成的原因,是家长总希望孩子能快乐地学习,怕他吃苦,怕他受累;是家长和老师督促、教育不够。

培养孩子细致、扎实、严谨、高效的学习习惯。指导并严格督促孩子全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越是聪明的学生,越要注意学习的计划性,思维的逻辑性,书写的条理性。培养他们经常反思的习惯。对聪明但容易骄傲、贪玩好耍的学生,尤其不要过多的夸奖,应让他感觉到刻苦学习,取得好的成绩是自己的本分,本就应该这样。

策略四:加强青春期教育和引导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