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17 03:33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11月30日,在由迅雷集团承办、互链脉搏支持的“2018国际区块链大会共识机制专题论坛”上,丹渥智能董事长、智子社区首席顾问、ChinaLedger技术负责人白硕参与大会并发表了题为“区块链共识机制的演进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演讲。
图:丹渥智能董事长、智子社区首席顾问、ChinaLedger技术负责人白硕
白硕从共识机制的演进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两方面阐述了他的研究成果。其认为,从效率、安全和开放性这三方面去评价共识算法,Algorand优势明显。
他将区块链共识机制的演进趋势总结为三点:
从多到少;
从链到图;
从确定到随机。
但白硕认为少并不一定就是好。随着参与共识的节点变少,目标集中还将带来“安全风险集中”和“不能抵抗阻断举措”的问题。
具体而言,在从多到少的演进中,逐步减少共识传播环节,降低共识复杂性;在从链到图的演进中,缩短证据链长度,降低存储开销;在从确定到随机的演进中,扩大混淆范围,降低共识节点被攻击概率。
在他看来,未来共识机制将向应用场景拓展。他还提出一种新的应用场景——撮合挖矿模式。即“把交易所撮合的结果和撮合的流程分解开,一部分人做撮合,一部分人验证撮合,在验证撮合的时候进行共识。”
话不多说,以下为白硕的演讲全文,互链脉搏对其进行不改变原意的编辑(enjoy~
白硕: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共识的话题。
共识机制的由来跟分布式系统有关系,大家在做分布式系统时候集中的诉求,可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是一致性。就是同一时刻各个副本节点上的数据是同样的。
二是可用性。某些节点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仍有节点提供同样的服务。
三是分区容忍性。即有些失联场景下,另外的节点仍可提供服务。
不幸的是,这三个诉求不能同时满足。难点有两个:一是坏人的存在,有一些人故意作恶,把问题搞得特别复杂;另一个引入复杂性的来源是所谓“在途”,网络可能非常复杂。
如果你不做这种同步的假定,而是在异步的情况下在途更加复杂,问题更加复杂化。所以带着这些问题,可将刚才说的归结为拜占廷将军问题,它的理解是要对其做一些简化或一些限定,比如说在途复杂性限定为某种意义上最终的同步,对于坏人的存在要求有一定的比例,坏人不能太多,如果太多会出现麻烦。
另外,这其中有好消息和坏消息。坏消息就是刚才三个诉求不能同时达到满足,好消息是如果最终同步成立的话,拜占廷可解,可解还是有条件的,好人要大于2/3。
在比特币出来之后,即在POW共识机制的假设场景下,好人大于一半就可以达成共识。在这其中又是好坏消息交杂,而且随着过程逐渐推进,区块链在应用落地时,它的实践性,就是实际可用、可以达成共识的机制条件还是相对较宽。
共识机制成为区块链的技术基石
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的技术基石,对此,存在四大看点:数据组织上有它的特色,认账就是共识机制上的特色,可编程性,智能和约这方面有它的特色,还有自带激励在博弈规则方面有它的特色。
为什么要讲博弈规则?我看到现在有倾向把博弈、机制设计、利益因素带进了共识,共识不再是进行表决的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跟历史、时间快慢相关,这些因素都进来之后,日渐呈现一种五花八门的状况。
基于证明是一类,如POW、POS、DPOS;基于投票的有PBFT、PAXOS、RAFT;还有基于随机性的,其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用随机性产生一个小的集合,第二个是用小的集合来按照投机与投票的方式来做,可以看这三大门类。
1、基于证明的共识机制
首先看基于证明的共识机制,其将证明通过广播呈现,并通过历史来继承。因为网络复杂性,这其中看到的历史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需要历史沉淀和消化,在沉淀和消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反驳。只要反驳出现,就要放弃原有的证明,但是会等一段时间,比如比特币等六个,如果六个连续都没有反驳出现我就要把这个确定下来,这是持续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反驳出现就要确认。基于证明和反驳的共识机制,是公链上目前主流的一种机制。
2、基于投票的共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