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步入“黄金时期”

时间:2018-11-29 19:1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原标题:职业教育步入“黄金时期”)

职业教育步入“黄金时期”

  11月6日,教育部奋进之笔“1+1”走进湖南媒体采访团到访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该学院空乘专业大二学生正在校内的波音737—200客舱中实训。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孙庆玲/摄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邓志革的话语中有掩饰不住的自豪——

  9年前,他所在的学校还是湖南省内一所默默无名的“三无”高职院校,无行业背景、无专业特色、无品牌效应,有着与不少高职院校类似的苦恼和艰辛,招生难,办学难,“难到让人一想起来就心酸。”邓志革说。

  而如今,这所学校已经成为湖南省首批卓越高职院校之一、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两个月后就会全部搬去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职教城的新校区,国内最大的汽车类专业教学大楼正在那里翘首以盼。邓志革将这9年概括为从“三无”到“卓越”的奋进之路。

  这一路走来,不仅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国内众多职业学校已容颜焕发,正刷新着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昂然迎来了属于他们的“高能”时刻。可以说,职业教育已进入高质发展的“黄金时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从“全面撒网”到“壮士断腕”

  谈到从“三无”到“卓越”的秘诀,在邓志革看来,就是要办出“特色”。

  他曾问自己,“和其他学校比,我们学校的优势究竟在哪儿?”然而并没找到答案,尽管9年前的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有着40多个专业。2009年,学校申报湖南省示范高职院校未果,邓志革才幡然醒悟,“这种‘大而全’的路子是走不通的,一定要把学校的未来聚焦到一个行业上来,然后举全校之力办好相关专业。”

  结合自身条件和湖南省、株洲市未来的产业发展规划,邓志革将目光锁定在汽车领域,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裁减专业,重新设计课程……现在,学校紧盯地方支柱产业、瞄准地方特色办学,已经形成了“覆盖前后市场、兼顾新旧能源”的汽车类专业结构,汽车类专业数、学生数分别占全校的75%和70.4%。

  “要改变高职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必须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下大力气推动专业结构调整。”同样的,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朱厚望也掀起了一场“壮士断腕”般的“专业改造工程”。

  自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高职院校以来,先后开办了经、管、文、工等33个专业,而与航空产业紧密对接的仅有11个,更多的是生物制药、旅游、会计等诸多与航空领域毫不相干的专业。没有办学品牌,缺乏专业特色,一度让朱厚望处境尴尬,学校在2000年至2010年间招生很不景气,考生高考成绩只要达到最低控制线就能被录取。“学生就业也成问题,空军航空装备修理系统十几家工厂,都不太愿意来学校招人”。

  后来,朱厚望通过走访企业、用人单位,摸底航空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果断采取“停招、撤销、新增、转向”等措施,砍掉了对接不紧密的旅游英语、文秘等23个专业,新增通用航空器维修、航空机械制造等13个与航空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如今,学院专业已由2012年8个大类33个专业调整为目前的4个大类22个专业,形成了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电子设备维修、航空机械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四大特色专业群。

  “高职教育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在已经走到了内涵式发展这一阶段,要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学校的专业设置就要顺应时代发展,要响应国家战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斌举例说,“我们是民政民生类的特色学校,那就要响应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面向社会需求,这样方向就不错,是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

  据了解,目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民政,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上,关注生命的各个阶段,开办了学前教育、婚庆、老年服务与管理、老年护理、临床医学、社会工作、社区管理、殡葬等14个民政民生专业,涵盖了“生老病养死”生命的全过程。

  从“一头热”到校企深度融合

  如果说,专业群的调整与建设为学校的发展指引了前行方向,那校企合作便为前进提供了更多驱动力。

  “学生不只是学习理论,更要在实践中学习,并且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院长张晓霞看来,这是校企合作的一大优势。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