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英学校将用中国教材 不服的英国人会再被打脸吗?

时间:2018-11-29 18:44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QQ截图20170817162021.jpg

海外网8月17日电 近日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文章提到,英国学校将会引入来自中国的数学教材。而除了英国,阿联酋、肯尼亚和马来西亚等很多国家都表达了对于学习中国教学方法的兴趣。

中国的货物物美价廉,出口遍布全球那是人尽皆知,不过此次教材出口还真让人稍微有些吃惊。毕竟,包括海外君在内的从小就习惯使用国内教材的中国人,没办法察觉到教学内容编排有多么的出色,或是同年龄人的总体水平究竟怎么样。但是其他国家通过比较,则是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本国学生和中国等亚洲国家学生间的巨大差距。

《纽约时报》报道称,在2010年,当来自中国北京和上海学生首次参加国际标准化考试,便力压其他数十个国家的学生拔得头筹后, 全世界的教育者都为之震惊。

而在每3年举行一次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测试)中,中国学生也是名列前茅。据了解,在来自60多个国家的约50万名15岁的学生参加者中,仅在2009年和2012年,上海学生就两度打败其他地方的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居冠。相比之下,很多西方国家处于落后位置,其排名多年来基本没有往前挪。例如,美国学生的总成绩通常位于中游,或低于平均水平;2015年,英国学生的数学成绩仅排名第27位。

为了扭转未来一代输在起跑线上的这一情况,英国首先行动了起来:一些英国学校试图通过使用中国独特的教科书来复制中国教育的成功。海外君了解到,英国是第一个由政府支持制定计划、要在某种程度上以东方为蓝本重塑课堂的国家。负责初等教育的英国学校事务大臣尼克·吉布在2016年宣布推出该计划时就表示:“我相信,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将确保年轻人为未来的学业和21世纪的职场做好准备,人们耳熟能详的‘学不会的数学’将成为过时的说法。”

QQ截图20170817162159.jpg

看上去英国人这次似乎是相当的认真,不过“学不会的数学”究竟是什么意思?不查不知道,原来英国人的数学水平实在是不怎么样。要问具体是什么水平?就拿他们曾经的首相卡梅伦举例吧:在2015年,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伦敦一家学校曾发表有关教育问题的演讲,并强调乘法表的重要性。演讲后,一名电视台的记者问了他一个简单的问题:“9乘以8等于多少?”

然而,这一对我们许多人来说几乎等同于“送分题”的提问,却令卡梅伦十分尴尬地回应:“我只在开车送孩子上学路上才会背乘法口诀表。所以为了避免一不小心在你的电视节目上说错,我还是不回答这个问题了。”

实际上,在回避数学问题方面,卡梅伦不是个例。英国教育大臣摩根在参加英国广播公司(BBC)一档早间节目上也因为数学问题出丑。当被问及乘法口诀表时,牛津大学法学系毕业的摩根拒绝回答11乘以12是多少。摩根说:“我已经很明确地说过了,我不会回答任何数学问题。”

QQ截图20170817153812.jpg

连政府高层面对简单的数学问题都是一副如履薄冰的样子,可想而知普通英国民众的算数水平应该和他们也差不太多。这也难怪英国政府下定决心渴望通过来自神秘东方国家的“数学秘籍”来拯救年轻一代。

然而,曾经涌现过微积分最重要缔造者牛顿,以及被视为“计算机之父”的图灵的英国人,却似乎对中国的教材并不那么信服。在英国《卫报》于3月份曝出中国的数学教材将被翻译成英文,并引入英国学校后,虽然有网友表示支持,称是个“很棒的主意”,但一些傲慢的英国人已经开始酸了一波,并且各种找茬。

像是网友麦克就怀疑地表示:“我们真的需要让所有的孩子在数学方面都特别努力的钻研吗?这有什么意思,谁又能从中受益?中国人的方式是训练孩子被动,而非主动的获取知识。”网友乔治也辩解称:“(中国的教科书)不会起作用,我们教数学的方式没错,要怪就怪用英语这门语言学数学没有中文那么直接容易。”还有网友表示:“许多人仅仅是觉得数学枯燥,这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