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20 18:05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2018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昨日在同安一中开幕。
老师手把手教孩子书法。(资料图)
人文独特
这里有晨诵午读暮省的传统书香,也有全国领先的教育大数据平台
热衷探索
这里有大型人文教育活动,也有小巧精致的“活动即教育”探索
台海网11月18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昨日上午,2018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大轮山脚下的同安一中拉开帷幕,近700名来自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名校校长参加。
尽管这只是一项民间发起的教育改革实验,但其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觑。从2002年迎来第一所实验学校,到2017年,新教育已有来自全国的4000余所实验学校、470余万名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
作为新教育每年一度的峰会,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为什么这样一场国际级别的教育盛会,会选择同安?
“或许同安区的办会条件确实还无法和大城市相媲美,但同安区的教育,却有着独特的人文内涵。”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教授表示,这里既有全国领先的教育大数据平台和信息化应用,也有一直坚持晨诵午读暮省的传统书香;这里有滨海的现代化学校,也有山区小而美的校园。这里有大型丰富的人文教育活动,更多的是小巧精致、广泛持续的“活动即教育”探索。“他们通过十几年的‘可爱生肖’活动,让孩子在房前屋后、一碑一石中品尝到历史的芳香;他们通过让城市与农村孩子比挑土的‘趣味运动会’,让就学条件差异大的孩子拥有一样的自信”。
开展多彩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昨天的开幕式上,一个数字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仅2018年,同安学子就获得国家、省级奖牌150多枚。
成绩的背后,是同安区教育部门多年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成果,而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该区始终坚持的“活动即教育”的理念。
让孩子上好学,是每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愿。然而,客观现实摆在眼前——同安农村人口多、外来人口多,很多学生基础薄弱。更令人关注的是孩子心灵的成长,一方面,很多农村家长和外来务工人员不懂得和孩子沟通;另一方面,学习基础差的孩子容易失去自信,迷失自我。
基于此,同安区实行大德育观(活动即教育),围绕“抓基础、重建设、严管理、创特色、讲实效”的工作思路,大力拓宽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上好学”。
从2006年至今,同安区教育局连续13年主办“可爱生肖”艺术作品大赛,先后征集上万件作品,参与师生遍及同安区223所中小学、幼儿园。除此之外,同安区还连续举办6届趣味运动会;连续组织开展6届中小学书法现场比赛;连续组织开展8届民间美术夏令营;连续组织开展22届中小学生艺术节,逐步形成同安素质教育的常态。
这些活动的持续开展,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许多孩子在活动中建立了自信。许多孩子也在这些活动中,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数据显示,区域、经济、硬件、师资都不占优势的同安,10年间有超过1000名孩子考上美术高校,其中不乏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知名院校。此外,同安区体育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列全省前三。
关注心灵成长新教育在同安扎根
实际上,同安区“活动即教育”的理念,和新教育关注孩子心灵成长的理念不谋而合。
“我们的教育,太关注分数,对人的关注,对生命价值的关注,长期被忽略了。”朱永新教授昨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孩子的幸福比分数更重要。
“归根结底是要养成孩子充满活力的、自信阳光的、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他认为,“现在的家长很多都急功近利,总认为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要让孩子建立他的自信心。如果不断地批评、打压,把他和其他孩子比较,孩子会慢慢失去信心,失去学习兴趣,这是最可怕的”。
同安区的教育工作者很早就关注到这一点,这也促成了新教育在同安的落地。2000年起,同安就有了新教育的萌芽,先是有了一批活跃在新教育在线的资深网友,他们与全国各地的新教育人交流教育思想,研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