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11 16:30 | 来源:网络整理 | 作者:采集插件 | 点击:次
重返财经教育只为心中那抹情怀
陈锋与教育是有缘的,他大学毕业后获得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执鞭讲台。1998年,陈锋从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毕业,就任素有“千年学府”之称的苏州中学。由于高中“周而复始”的从新生班到毕业班的循环体制,很容易让青年教师产生一种蹉跎时光的感觉。在送走了一届学生之后,陈锋开始积极准备研究生考试,因为他并不甘于做一辈子的中学老师。苏州中学校长倪振民对陈锋的选择感到十分惋惜,极力挽留说道:“你是自从有苏州中学这块牌子以来,第一个主动离开的人”。但倪振民也知道,这位年轻人有着宏远的理想,敢于砸破“铁饭碗”的陈锋反而获得了校长的欣赏与倾佩。
2002年陈锋顺利通过了研究生考试,并于同年秋天来到中国最顶级的学府——北京大学,就读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开阔了陈锋的视野,同时也令他对教育行业产生反思萌芽。
研究生毕业后,陈锋再次选择进入教育行业,与6年前的那次选择相比,他没再进入体制内,而是把目光投入了方兴未艾的“私立学校”。2005年陈锋开始筹建东吴学院,并出任执行院长,年过而立的他在教育行业浸润多年,心中始终有一个不断探索的梦想。
陈锋第一次与ACCA结缘始于其创业公司苏州天元教育和中博教育、苏州大学的一次亲密合作。当时,已是苏州大学战略合作伙伴的中博教育在苏大开设ACCA课程,学生在修满学分后,可以获得牛津布鲁克大学的学士学位及ACCA资格证书。如此优厚的“条件”吸引了不少学生报名。后来,由于办学的成功,这种学科创新的模式被苏大采纳,升级为全日制班级。那一届学生多数拥有良好的前景——有3人去了英国攻读硕士学位,还有一些人在北京、上海等地从事财经财会方面的工作。
陈锋与同事在对接相关工作事项,征询项目进程。
也就是在这期间,陈锋与中博教育产生交集。2006年,创业第2年的毛金明在这一年认识了他。2009年,正在经历着每一位创业者几乎都会遭遇“煎熬期”的毛金明获得了陈锋的慷慨相助。时至今日,毛金明对陈锋的那次倾囊相助仍旧念念不忘,而陈锋并没有记挂在心。后来,陈锋去了国内某知名地产公司,负责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直至2014年,经毛金明赴山东“三顾茅庐”,陈锋才重新回归教育行业,并于同年加盟中博教育。后来,陈锋在回忆为什么在地产行业最为辉煌的年份来到中博教育重执教鞭时表示:“我始终认为我最快乐的时候是在讲台。”陈锋说出这席话时他并不知道,这种对讲台的依恋是他内心始终割舍不断的“教育情怀”。
力推“标准化”管理推进集团“现代化”
陈锋入职中博教育的时候,是公司历经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在创业第十年的时候,毛金明发现,一方面奔波于教学讲学,一方面还要管理呈几何倍数模式增长的业务体系,他既喜又忧。陈锋的到来,无疑是为中博教育添了一员“猛将”。
在陈锋的带领下,中博教育推动国内、国际知名企业战略合作及学术交流日益频繁。
由于陈锋有着十分丰富的办学、教学经验,他在入职中博教育之初负责公司华东区的高校合作开发工作。那时候,陈锋从地产行业回归教育行业不久,一方面有一线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还要往返穿梭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诸多高校。也许是从严谨繁琐的地产项目工作中“解脱”出来,陈锋在高校合作开发方面的工作干得是“如鱼得水”。2014年夏,毛金明在杭州为某银行做内训授课,与正在杭州某高校谈合作的陈锋见了一面。陈锋与毛金明在银行招待所深度交谈了一次,他畅谈自己对高校合作开发方面的见解,毛金明谈了谈人生。毛金明看着比自己小几岁的陈锋,从言谈之间分明感受到他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最重要的是他具有极强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毛金明的目光透过眼镜,审视着陈锋,脑子里蹦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让陈锋着手集团大客户部的管理工作。
大客户部在中博教育的管理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大客户部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营收的多少。此时的中博教育从规模上看,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布局数十家分公司,员工近千人,大客户部管理的成败也关系到近千员工“吃饭”的大问题。想到这里,陈锋倍感责任重大,但同时让他对这份工作极有信心的是,通过在那家中国顶级地产公司重大项目的历练,他已是一个拥有高强度执行力的“职场大咖”。
陈锋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在工作之中,他更多时候是在听,但是其运算速度极快的大脑却在梳理着一个又一个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