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避免“马屁群” 长沙教育推班级微信群“江湖规矩”

时间:2018-11-08 17:25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别让家校交流群沦为“马屁群”

专家支招应明确交流平台的功能定位 “长沙教育”官方微信推“教师9条 家长8条群规则”

漫画/余宁山

漫画/余宁山

长沙晚报记者 周和平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微信、QQ工作群已成为家校网络交流的便捷平台。日前,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教育局为规范区属各学校、幼儿园微信、QQ工作群等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管理,减轻广大家长、学生过重工作学习负担,出台了《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五要五不要”管理规定》。其中“五要”指:发布信息要符合教育方针、政策;发布信息要注重实效;发布信息要传递正能量;发布信息要文明有礼;发布信息要规范严谨。“五要五不要”被新华网等媒体报道后,很快在全国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跟帖建议推广这一做法。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教育局这一举措为何如此“圈粉”?在长沙,作为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主角的家长和老师反应如何?连日来,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家长

为了孩子会尽量说些“好听的”

“搞好与老师的关系,当然只要能让老师开心,肯定平时都会尽量说些‘好听的’,有时哪怕是自己不太情愿说的,毕竟是为了孩子。”提起日常打理微信、QQ工作群等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昨日一大早,从湘江世纪城小区附近一学校送完孩子的陈妈妈面对记者采访深有体会地说。

陈妈妈是一位职场女性,孩子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尽管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务,却对孩子学校的家校微信群不敢有半点懈怠。“我自己的微信群中除了‘家校群’没有设置‘消息免干扰’,其他群都设置了。”陈妈妈坦言,孩子上学以来,每逢节假日,尤其是教师节,都会看到家长在群里争先恐后推送祝福老师的各种信息,生怕老师没看到。有时本来没打算发,看到其他家长都发了,担心对孩子不好,也就跟着发了,管他有没有拍马屁之嫌。

“平时在群里点赞说些恭维的话肯定是有的,也是家长对老师的重视和尊重的体现吧。”在河西银杉路附近一居民小区,谈起家校网络交流平台存在“拍马屁”之嫌,陪读家长戴先生实话实说。他告诉记者,有一次,孩子学校的年级微信群中,有老师推送了组织班级活动的现场照片,家长看到后,很快一个个“老师辛苦了,谢谢老师!”大有刷屏之势。他也迅速复制跟着贴了上去,没想到随即得到该老师“都一个样,没诚意”的点评,这让戴先生无形感受到了“压力”,至今他不再在群内推“复制品”。

在展开对家长的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正如陈妈妈和戴先生所说,在微信、QQ工作群等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中,难免存在不同程度的“拍马屁”之嫌,为了孩子大家似乎乐意去做,也成了一种打理家校网络平台的惯性思维。

老师

秉持安静原则自觉抵制“精神贿赂”

家校网络交流群有沦为“马屁群”之嫌,在芙蓉区一所高中担任班主任多年的熊老师也深有同感。以往,她往班级群里发布通知等重要信息后,家长们往往都会齐刷刷跟帖回复,一个个接龙似的,很快几十条信息就会覆盖原有的通知内容,其中也不乏“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之类的恭维话语,其热情让她感到了一种负担。她说,如果家长遵从“五要五不要”中提出的“一般性通知”,原则上不点赞、不回复,就可以避免“马屁群”的出现,这样家校网络交流群就会让人简单轻松多了。在采访中,类似熊老师的感受颇具代表性。

如何避免让家校网络交流群沦为“马屁群”?岳麓区枫林绿洲小学校长黄兰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家校微信群是一个快捷有效的家校交流沟通平台。要使这个平台发挥良好的作用,首先正确定位群的功能——微信群,即工作交流群。凡与全体学生、家长相关的内容可及时在群内发布,比如,重要节点信息传达、学校活动内容分享、学生成长经验共享等。涉及学生个体的问题或表现等,尽可能进行个别交流,避免一些误会和矛盾发生。

黄兰辉说,家校微信群的管理其实也是一门艺术,作为群主,可以为家校网络交流群制定相应规则。比如健康原则:要求发布内容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尊重原则:沟通交流有礼有节有度,即使有意见,不可言词过激,更不可人身攻击;安静原则:不发广告,不刷屏,不拉票,不发动画图片等。当然作为老师,也要加强自我和微信群管理,自觉抵制“精神贿赂”,随时提醒与遏制点赞之类的做法。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