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杭高校长尚可:面向未来做思行合一的人

时间:2018-11-08 13:58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杭高校长尚可:面向未来做思行合一的人

  有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卢瑟福看到他的一个学生,很晚还在实验室工作,于是就问他白天在干什么。学生回答:白天也在工作。卢瑟福发出了著名的“卢瑟福之问”:那你用什么时间思考呢?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杨绛先生的。一个学生问杨绛:“我有一大堆的思考和问题,伴随着愁云惨雾的迷茫。我是怎么了?”杨绛说:“你就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面向未来的人,应该是怎样的?日前,由杭州日报、中国教育在线和精锐教育联合举办的“面向未来的你——学习力成就未来”名校长巡讲系列活动第二站走进启正中学,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尚可用上述两个故事给出自己的理解:思行合一的人。

  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

  学会分解成功就在情理之中

  有关

  思考

  尚可给大家看了一张“金字塔状”的图。这是哈佛大学曾进行过的一个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在被调查者中,3%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10%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60%目标模糊;27%根本没有目标。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群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3%的人,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中上层;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事业平平;剩下27%的人生活过得很不如意。

  “高远而清晰的目标,对人生的意义可见一斑。”尚可说。

  作为学生,也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现场有学生问:自己学期初会制定一个学习目标,但随着学期深入,发现力不从心。“那可能是你目标制定得不够实际,这个目标是基于自己的基础,能够跳一跳摘得到。”尚可还举了一个例子——

  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冠军。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凭智慧战胜对手。原来,赛前山田就把赛程“勘探”了一遍,每个阶段如何分配体力,用多少时间他都定好了一个个小目标。开赛后,山田一步步实现着自己设定的小目标,最终登上了最高领奖台。

  “当目标遥不可及时,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若干个力所能及的小目标,给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每一学期和每一年确定一个小目标,人生的大目标也就有了不可或缺的扎实基石,成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有关

  行动

  两个计算结果让学生很震惊

  成功往往就在最后的坚持中

  如果思考力让你有了前行的意愿,行动力就是把想法付诸实践。

  “初中毕业进入高中,你会发现课程数量一下子扩充了不少,这对学生们来说是一大挑战。所以对行动的坚持不懈非常重要。”尚可给出了一组数学题——

  “(1+0.01)的365次方=?;(1-0.01)的365次方=?”

  学生们计算出答案后都很震惊:前一个算式结果近似等于37.8,后一个算式结果约为0.03。一加一减,结果却相差如此之大。

  “这个算式很励志,它时常激励我们,每天多做一点,多想一点,多坚持一点,总有一天会获得成功。”

  当然,任何前行的道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们遇到“风雨”时应该怎么坚持?尚可又讲了一个故事——

  1952年,成功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弗洛伦丝因从卡德林那岛出发,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想再创一项前无古人的纪录。在游了漫长的16个小时后,她嘴唇冻得发紫,全身筋疲力尽。她抬头眺望远方,只见眼前雾霭茫茫,于是对陪着她的小艇上的人大喊:“把我拖上去吧!”“咬咬牙,再坚持一下。只剩下一英里远了。”艇上的人鼓励她。“别骗我。如果只剩下一英里,我就应该能看到海岸了。”浑身瑟瑟发抖的她被拖上了小艇,没多久,她发现,艇上的人并没有骗她,她距成功确确实实只有一英里,原来是大雾遮挡了她的视线。她仰天长叹,懊悔自己没能咬咬牙再坚持一下。

  “成功往往在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行百里者半九十,功亏一篑绝非危言耸听。”尚可说。

  有关

  方法

  学得很认真效率却上不去?

  记笔记、复习这样做会事半功倍

  初高中阶段要进行高效学习,方法很重要。尚可常到教室听课,其间他注意到有两类学生,学习很认真,但效率却上不去。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