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辛集市强化教育注重实践典型引领 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时间:2018-11-08 13:3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强化教育 注重实践 典型引领

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社会上的道德文化现象和思潮不可避免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小学生养成教育,中小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针对当前学校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扎实有效地做好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是摆在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去年以来,辛集市文明办就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在“善行河北”、“德在辛集”主题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德在学校”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明显提升,涌现出了一大批道德模范好少年,推动了全市精神文明创建的深入开展。

  一、适应新情况,拓展新载体,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思想道德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处于中小学时期的未成年人,正是道德形成的阶段。因此,辛集市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现状,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针对性,使思想道德教育寓学校生活和教学之中,成为学校教育常态化、规范化重点工作。始终牢牢把握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有针对性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一是编写中小学生道德教育读本。组织全市精干教师、专家学者编写《德育读本》。《读本》按年级分六个版本(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一、初二、初三版本),每个版本设计100个教育主题,每个教育主题包括"美德导航、道德实践、道德评价"三项内容,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平凡事做起,培养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意识全面提升。为方便阅读,教育局给全市初中、小学生免费下发了自编《德育读本》-----《德润青春》《德润童心》,学生人手一册。 

  二是开设课前5分钟德育课堂。为了强化中小学品德教育,除了上好每周“思想品德”课以外,各学校每天上第一节课前,专门拿出一点时间(5-10分钟),每天从《德育读本》上选择一个内容与学生共同学习,提高了教育针对性、连续性。教育内容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重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习惯,提高道德素养。授课教师为班主任或者学科骨干教师。

  三是布置每日家庭道德作业。每天给学生留“道德作业”,老师根据每天教育内容,给学生留下适当“道德作业”,“道德作业”以学生实践、体验为主,让学生们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通过每天这种德育“微课堂”与道德体验作业,让学生们每天都能感受到道德的点拨与启发,日久天长,道德的力量潜移默化滋润着学生成长,影响着他们的思想与言行。

  二、设计新形势,拓展参与面,广泛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实践是引导未成年人履行道德规范,取得实践经验,牢固树立道德信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只有把思想教育和道德培养融入到轻松愉快、有趣有益的道德实践中,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保证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辛集市精心设计、谋划、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让未成年人在参与体验中受到教育、得到提升。

  一是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大力倡导每位学生每日发一个善念、说一句善语、施一个友善微笑、读一本好书、组织或参与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帮助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等,从举手之劳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将行善养成生活习惯,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通过建立学生“日行一善记录本”、《成长手册》等方式,记载学生的行善记录,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

  二是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活动。组织学生与家长签订《共同成长协议书》,一起学习、践行道德规范、法律法规,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各学校给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提出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道德作业要求。通士营小学、新垒头小学安排了“与父母共读一本书”、“帮家长改掉一个坏毛病”作业;育红中学、辛集镇三中安排家长对学生道德家庭作业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家校互动、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实现了学生、家长德育水平的同步提高。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