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省教育厅提出18条实施意见

时间:2018-11-06 18:2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浙江在线11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马悦)近日,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就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努力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十八条实施意见。

  一、强化立德树人

  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担当社会责任、关心他人和社会。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和责任,在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切实将育人工作具体落实到教学计划、教学环节之中,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健康素质和审美能力,增强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

  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高校要根据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基础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认真编制新一轮专业建设规划。要落实好国家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不断改善专业基础条件,积极开展专业认证。建立专业人才预测和预警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存量、用好增量的原则,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实行专业条件公开制度,定期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提升课程质量

  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整合,科学合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适当增加选修课。强化通识课程和核心课程建设。建立健全课程质量标准,实行新开课准入制,建立课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课程质量评估。严把新教师开课关,实行新开课预讲制,确保课程教学质量。推进课程内容更新,及时将科学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课程教学,建立课程内容及时更新机制。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加强课程的集体研讨和磨课,鼓励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优质课程,鼓励跨校、跨学科建设急需课程。

  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

  持续实施课堂教学创新计划。建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课堂组织模式。根据课程特点和要求,采取大班、中班和小班、长课和短课有机结合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教学互动,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推广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推动课堂教学公开,建立听课和观课制度,组织校内名师和优秀教师重点听取青年教师和教学相对薄弱教师授课情况,帮助提高授课水平。

  五、加强实践育人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特别是工学、农学、医学和师范类专业要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管理,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给予合理发展晋升空间。积极运用实习实践信息化平台,加强大学生毕业实习质量过程监控管理,明确教师实习指导的职责要求,完善实习考核机制,要求对每个专业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实习状况汇报答辩,了解实习效果。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监管,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强化质量监控。

  六、完善学业考核评价

  强化以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的评价导向,实行多形式学习成绩的考核,科学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健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增加课堂问答、平常测试、作业测评等评价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原则上平时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不低于40%。规范平时成绩评定依据,不得简单以到课情况等作为平时成绩给分。推进基础理论课和大类专业基础课的教考分离,推广非标准答案考试。严格试卷评阅规范,建立试卷事后评审分析和抽查制度,保证试卷质量和水平。

  七、强化学生学业指导与管理

  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健全学业预警和退学制度。建立课后学业辅导和答疑制度。对专业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应提醒并指导其及时转换至适合自己的专业继续学习。对在本科专业学习有困难的允许转为专科。对在本校完成学业有困难的学生,争取开展试点,允许其转入低于当年相同生源地学生同段投档分数线的学校或成人教育学院继续完成学业。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争取开展辅修专业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学分制管理,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获得学分。加强学风建设,严格学业管理,建立学习成绩、学分绩点与评优评奖、学位授予相挂钩制度,探索建立荣誉学位制度。

  八、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