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崇义:擦亮阳明文化“金字招牌”

 

一个人,一座城。崇义,阳明之城。

以文铸魂,以文兴城。近年来,我县坚持赓续历史文脉和建设现代文明相统一,深挖保护、传承弘扬、活化利用阳明文化,持续推进阳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滋养崇义儿女精神气质的同时,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打响“阳明圣地 养生天堂”城市名片。

深挖保护 擦亮阳明圣地城市名片

平茶寮碑、建县古城墙、长龙巡检司遗址、称沙定县城……我县有丰富的阳明文化遗址和民间故事,是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体现最完整的地方。

——立功:正德十二年(1517),王阳明平地横水、桶冈等地匪乱后,于思顺乡桶冈勒石纪功,亲笔楷书撰文记录平匪经过、重要将领名字及草书赋诗一首铭刻于岩石上,并题名“纪功岩”,后称“平茶寮碑”。

——立德:王阳明上《立崇义县治疏》,奏割上犹、大庾、南康之地成立县,及茶寮、铅厂、长龙等三个巡检司;兴儒学、举社学、施礼义,推行《南赣乡约》,变“盗贼强梁之区”为“礼义冠裳之地”。

——立言: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千古名句,是王阳明在崇义感于当下、慨于后世的领悟。

阳明文化挖掘与保护在我县从未间断。近年来,我县不断通过考古挖掘、史料分析、原址重修等方式,对县域阳明遗址遗迹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修缮。

我县成立阳明文化遗址考察小组,组织文化骨干,开展阳明遗址探访、阳明故事挖掘采集活动;在此基础上,修订、出版和编写《王阳明与崇义》《王阳明南赣平匪》《崇义县阳明文化遗迹路线探访》《王阳明与崇义的故事》,有史料、连环画、诗词、故事、论文专刊等,进一步梳理历史脉络,探寻阳明故事。同时,联合浙江余姚、浙江绍兴、贵州修文组织“阳明文化史迹保护联盟”,进一步加强对阳明史迹的保护,联盟涉及7个省15个县。

此外,积极开展阳明遗址遗迹修缮行动,重修章源中学王文成公祠和古城墙等遗址;修复平茶寮碑周边道路、桥梁、观景平台,增设观景亭和介绍牌,对碑体进行拓片保存;提升打造阳明山兰溪谷古道、云隐寺、密溪天虹山古寺等阳明文化遗迹,以及王阳明左溪古战场遗址。

传承弘扬 推动阳明文化重焕荣光

500年前,王阳明在崇义推行教化,不仅置儒学官署、办阳明书院,还在官学之外兴办乡学、社学,并订立《南赣乡约》和推行《十家牌法》;500年后,崇义深挖阳明文化当地价值,将阳明文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如今,崇义文明蔚然成风,人才代代出新。

章源中学举办阳明文化分享会,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乐洞乡何清阳秉承“致良知”理念,为红军守墓89年,入选“中国好人”;铅厂镇义安里志愿服务队秉持“知行合一”理念,开展帮困解忧志愿活动,广受群众称赞……以文培元耀崇义。近年来,崇义系统推进阳明文化传承弘扬、普及教育、学术交流等工作,打造世界阳明文化研究中心、交流中心。

我县成功举办阳明文化国际论坛、阳明文化专题讲座、王阳明史迹研讨会等活动;与中国明史学会、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大国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共建“阳明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江西哲学交流基地”等;到贵州修文、浙江余姚、福建平和等地交流学习阳明文化建设。目前,王阳明展览馆成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左溪阳明寨成为王阳明军事文化研究基地,章源中学成为王阳明教育思想研究基地,阳明文化国际论坛永久会址落户崇义。

为推进阳明文化宣传推广,我县邀请省市媒体深入博物馆、民间拍摄、采访、报道,形成阳明文化专访系列,系统宣传王阳明生平史迹及以“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核心的阳明心学精髓;鼓励文学爱好者创作《王阳明与崇义诗词文化》《王阳明在崇义》等文学作品,聘请团队拍摄《南赣平乱》微电影、《王阳明与崇义》《阳明之城 醉美崇义》等文旅宣传片;将王阳明与崇义的各种故事传说,借助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网站等媒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泛传播。

让阳明文化成为不灭“心”灯。崇义积极引导党员干部以知促行建新功,推动为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走深走实,赢得群众广泛赞誉;同时,推进阳明文化“十进”工程:进景区、进宾馆、进街道、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商家、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让阳明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涵养崇义儿女精神气质。

创新发展 谱写历史文脉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