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40年的时代探索

 

索 引 号:   D00050-0601-2018-0905   分 类:   政务清单  
责任部门:   发文日期:   2018-12-13 17:49:31  
标 题:   信息化为书院教育插上“翅膀”——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40年的时代探索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有效性:   有效   浏览:    
信息化为书院教育插上“翅膀”——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40年的时代探索

下载

新华社南昌电(记者高一伟)对于一个在原址上连续办学历史近800年的学校而言,40年转瞬即逝。但改革开放40年,却留下了辉煌印记。位于江西吉安的白鹭洲中学,保留了“文章节义”的书院教育基因,同时把握时代机遇,让融汇古今的办学理念在新的教学实践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文章节义 文化育人

    “白鹭洲中学的前身是公元1241年创建的白鹭洲书院,而白鹭洲书院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母校。”白鹭洲书院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员、江西吉安白鹭洲中学七年级学生梅子妍说。

   江西吉安古称“庐陵”,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所谓“文章”,是指这里拥有开创文体及流派的文学大家和齐整的文学家阵容;而“节义”,则是指此处多刚正义烈之士,尤其唐宋以后,在朝代更替之际,多忠君爱国之士。“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崇尚气节,建功立业’,与白鹭洲书院的治学精神一脉相承。”梅子妍说。

   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为后世敬仰。

   白鹭洲中学团委书记谢磊告诉记者,多年来,学校坚持“文化育人”理念,突出气节教育、立志报国教育。“学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便是参观白鹭洲书院,感知书院教育的历史,了解庐陵文化先贤和吉安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

   为了保护好白鹭洲书院,2013年,当地政府将白鹭洲中学部分教学楼同白鹭洲书院的遗存合并,成立了白鹭洲书院博物馆。“博物馆依托中学,正在进行很多有益尝试。”白鹭洲书院博物馆馆长刘黎霞介绍,除了开展“小小讲解员”的培训,“祭孔”仪式和庐陵文化讲坛也在筹划,“期待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庐陵文化和书院文化”。

    “通桥、联网、跨城”

  白鹭洲地处赣水之央,为一梭形绿洲。“一林蕉雨分窗绿,四面书灯映水红”,优雅的学习环境使白鹭洲中学成为学子求学成才的向往之处。

   不过,由于白鹭洲四面环水,在1987年白鹭洲大桥建成通车以前,出入学校只有依靠撑篙划船。

 “即便交通如此不便,白鹭洲中学也从未间断办学。”白鹭洲中学校长王跃平说,改革开放40年间,学校建设完成了“通桥、联网、跨城”,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近年来,白鹭洲中学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现代教学模式。学校组织各学科老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学校自建的网络平台了解校内外的教学信息与学术动态,通过校园网站掌握学生学习及思想反馈情况,修正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如今互联网这么便捷发达,放在过去真是想都不敢想啊!”学校负责电教设备维护和网络培训的刘征宇老师回顾在校工作20多年的变化,不禁感慨道,从粉笔手写到多媒体教学,从幻灯机到一体机,从电话拨号上网到校园无线网络全天候全覆盖,信息化为白鹭洲中学插上了通向远方和未来的“翅膀”。

   在学校办公室主任龙强看来,白鹭洲中学的建设,也与当地城市化进程紧密联系。“让白鹭洲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上岸’,成为学校发展的新起点。”

   龙强介绍,为扩大白鹭洲中学良好的品牌效益和教育优势,满足更多学子在白鹭洲中学读书的心愿,2010年,白鹭洲中学新校区在吉安城南新区开工建设,2013年9月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兼容并蓄 开放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