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9 14:58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海门中学创建于1912年,是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江苏省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2019年成为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创建立项学校(全省共20所),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校园。3月19日,海门中学迎来建校110周年华诞,在这个特殊的时节,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办学成果显著的海中不禁引人回望遐思……
远望前百年,厚积流光
海门中学的前身师山书院,始建于1809年,这里曾汇聚了赵菊泉、徐云锦等数十位德高望重、博学多才的“先生”,他们以“正谊明道”为办学宗旨,培育了江海大地上一大批青年才俊。
清末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就是在这里求学并逐渐形成了“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的宝贵思想,并由此开启了“实业救国”的伟大壮举。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来南通考察时,曾盛赞张謇先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
1912年,在海门地方士绅茅祖权、赵师鼎等人的积极推动下,私立海门中学在原师山书院的基础上应运而生,成为当时全国第一批在教育部备案的私立完全中学之一。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欣然为之亲笔题写校名“海门中学校”。
“不弄玄虚不翻花样辛苦干从头看有什么成绩;也当徒弟也算老师呼应成一气勉之这种精神”,这是建校初期曾在海门中学任教的邱竹师先生题写的一副楹联。百年来,时代几番阴晴,校门几经变更,但这幅高度概括海中师生精神修养和文化品格的楹联却一直悬挂于办公楼大门两旁,真实地映照出了百年海中特有的精神品质。
在一种踏实奋进的精神感召下,一批“名家”纷纷涌现:有海纳江河、惟学无际的“首席导师”茅定一,有深邃淳厚、坚韧执著的“雍雅学者”杨育其,有清新俊逸、弘毅自强的“汉园诗人”卞之琳……他们彰显着海中的精神自觉,也引领着海中的文化方向;从赵师鼎到黄照青,从钱介夫到邱竹师、黄家俊、耿淡如……,他们或为师,或为徒,身上无不彰显着这种精神和品质。一大批海中学人从这里起航,叱咤风云,各领风骚:原农工民主党主席季方,中科院院士施汝为、邱竹贤、沈其韩、王威琪,世界著名桥梁专家杨裕球,水利专家施孔怀,锅炉专家沈三多,工程建筑家戴居正,著名将领郁文等十多位将军。
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时期,海门中学在进行民主宣传和抗日救亡等艰苦的活动中,教师仍然弦歌不辍,学生继续发愤求学。那是海中人直面民族危亡,满怀救国之志,谱写的一曲动人的时代乐章。
1949年,新中国的曙光照亮神州大地,几易其名的海门中学,在1953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江苏省海门中学”,并被确定为江苏省首批14所重点中学之一。在艰苦的办学环境中,成子祥、陈象新两任校长和全校师生一起,以“淡泊一生办实事,不兴海中誓不休”的意志,用激荡的热情,向学校注入了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改革开放以后,海门中学的文化内涵得到了全方位的升华和深化。谭柏虎、屈宝贤、季金虎、成锦平等历任校长带领一代代海中人进一步践行和发扬了海中文化的精神与内涵。
石鑫校长在其《高品质高中精神文化的时代建构》一书中,将这些文化概括为四个方面:以“立德树人”为指归的儒学精神,以“追求卓越”为目标的教育理想,以“与时俱进”为途径的全新视野,以“己任天下”为信念的人格典范。它们成为浸润全校师生成长的“特色基因”,被代代海中人在潜移默化中继承,在一言一行中传扬。
经过多年的守正与创新,弘扬与毓养,海门中学的精神文化终于积淀而成“敦品、力学、大气、卓越”的校训精神。今天,这八个大字被镌刻在校园内巨石之上,成为融入新时期海中人血脉的文化品格。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十年前的3月19日,海门中学迎来了她的百岁生日,万余人齐聚海中校园,共襄百年盛典,一时轰动遐迩。
百年如歌,不能忘记岁月的沧桑;百年奋进,必将迎来骄人的辉煌。
近观这十年,再续华章
百年校庆后,以石鑫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以敢于担当、敢于争先、敢于作为的勇气踌躇满志地站在新的起点上,审视当下,放眼未来,擘画了海门中学十年发展的新蓝图,开启了海门中学十年征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