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集美学校校友名人录(第1辑)

 

集美学校校友名人录(第1辑)

集美学校校友名人录


(第一辑)(上册)


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集美校友总会            编集美学校委员会



中央文献出版社


《集美学校校友名人录》征集委员会名单

主   任:王毅林  

副 主 任:黄顺通 陈永水

办公室主任:刘正英

副 主 任:卢俊钦

委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毅林 白少山 刘惠生 刘正英 卢俊钦 庄恭武 李梓平 任镜波 张克莱  陈少斌 陈水扬 陈礼义 陈永水 陈剑南 陈瑞仁 杨雀林 杨惠碧 林锦伙  林清明 林渊源 林鹤龄 郑克诚 黄顺通 黄德全 蓝 天 廖超然


《集美学校校友名人录》编辑委员会名单

主   编:黄顺通

副 主 编:刘正英  刘惠生  李梓平  陈瑞仁

编   委(按姓名笔划为序):

刘正英 刘惠生 庄恭武 李梓平 张克莱 陈瑞仁 杨雀林 郑克诚 黄顺通 蓝 天




名师云集桃李芬芳(代序)王毅林

今年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陈嘉庚先生诞辰126周年。中共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集美学校委员会、集美校友总会联合编辑了《集美学校校友名人录》,以表达对这位伟人的深切敬仰和怀念之情。审阅书稿,感慨系之,欣然命笔,为之作序,题曰:名师云集、桃李芬芳。

一、严选校长和教师是办学的首要条件

陈嘉庚于1913年开始创办集美小学之后,就一直关注物色校长和教师,他认为:“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学校。”他曾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来比喻物色校长的重要性。他于1917年和1918年两次委托胞弟陈敬贤到江苏、浙江、上海等七省市延聘校长和教师,并亲自总结两年三易校长困扰集美学校发展的教训时指出:物色校长和教师,不能像到市场购物那样轻率,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并且要努力去争取才有成效。他于1920年经黄炎培先生的介绍认识叶渊,便邀请叶渊到集美学校一游并同其促膝谈心,认为叶渊“教育上洞悉底细”,确实有才干。陈嘉庚对叶渊说:“先生既受高等教育,必有高等之爱国。”陈嘉庚的热情鼓励,叶渊被感动了,接受聘请担任集美学校校长。聘约规定“薪水首年每月180银元,学校行政用人之权,概由先生独裁,弟唯办理财务及管理建筑事宜”。叶渊担任集美学校校长14年,陈嘉庚先生先后致叶渊书信216件,帮助叶渊克服办学诸多困难,叶渊成为陈嘉庚办学的得力助手和创办集美学校的奠基者。几十年来,集美学校物色和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校长,如叶渊、陈村牧、叶振汉、郭鸿忠、黄泰楠、张宗麟、陈维风、俞文农、章文才、庄纾、刘崇基、叶文佑、纪瑛瑛、萨兆钤、谢高明等。他们认真执行陈嘉庚的办学方针,做出了显著成绩,为国家培养了不少杰出人才。

二、重视培养和选拔名师

1.自力更生培养师资队伍。陈嘉庚先生先后在集美学校创办旧制师范、女子师范、高级师范、高中师范、幼稚师范、晓庄式试验乡村师范、国学专门学校。1940年他又向国民政府教育部建议在闽粤二省创办侨民师范,1941年又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师范。他不但为创办集美学校培养师资创造了重要条件,同时也为闽南等地和东南亚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教师。陈嘉庚一贯重视师范教育,认为培养良师是提高教育和科学水平的基石。

2.创办“成美储金”,资助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本校毕业生升人大学或到外国留学。这些学生学成之后。多数回母校服务,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3.不惜重金从全国各地礼聘名师。继1917年和1918年陈嘉庚胞弟陈敬贤两次到全国招聘名师之后,1923年叶渊就任校长不久,亲自到北京、上海等地聘请一批专家学者来校任教。1920年创办集美水产航海学校,该校毕业生先后去日本留学者有12人,他们学成之后,大部分回母校执教。1926年创办集美农林学校时,又从德国、日本、美国聘请5位留学生来校任教。

4.邀请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传授新文化、新科学。如请鲁迅、马寅初、蔡元培、黄炎培、林语堂和美国教育家杜威·孟罗博士等。1926年10月16日至19日,马寅初从香港来集美学校,用4天时间作“中国的财政与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不平等条约之不平等”、“中国经济状况”等4场专题报告。鲁迅应叶渊邀请,作“生活意义与价值”的著名演说。鲁迅、马寅初两位学者的著名报告与演讲,对当时集美学校师生的教育和影响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