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0 13:21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虞城县邮编476300区号0370
位于河南省东部,和山东、安徽二省相邻,属商丘市。面积1558平方千米,人口106.78万。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C,年降水量为726.5毫米,无霜期271天。区内已形成以肠衣、汽车配件、机械制造等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主要土特产有总统粉皮、豆腐干、山羊板皮、安哥拉兔毛等。旅游景点有木兰祠、伊尹墓、商均墓、金楼白莲教,以及汉字鼻祖仓颉墓等。
河南省虞城县地处中华民族发祥地的中原腹地,建县已有1400余年。这里自古人才辈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奴仆出身的宰相、最早发明汤药的伊尹,号称字圣的造字鼻祖仓颉,最早发明秫酒的造酒鼻祖杜康,巾帼英雄花木兰等,都赫然写在虞城的史册上。虞城现有人口108万,总面积1558平方公里。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常年平均气温14℃,年日照率53%,年平均无霜期216天,是一天充满希望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热土。
交通通讯
虞城区位优越,十县通衢,投资环境优良。境内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豫36公路、豫04公路横穿东西,京九铁路、商亳高速公路、105国道、豫203公路纵贯南北。京九铁路在虞城县境内建有虞城、李新集、木兰、伊尹四个火车站。西距商丘仅20公里、郑州220公里,东距徐州120公里,北到北京700公里,南到深圳1400公里,东南到南京400公里、到上海700公里,区位和交通优势得天独厚。国道、省道以上干线公路200多公里,县、乡村公路1100多公里,已实现了行政村通油路。
县内建有11万伏变电站3座,3.5万伏变电站12座,年供电能力6亿千瓦时。程控电话装机总容量已达9万门,移动通信和无线寻呼实现系统实现了无缝覆盖,可通达世界各地。开通了因特网、宽带网,有线电视已进入乡村。城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工业园以其优越的区位吸引着广大客商,2002年初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东西部合作示范区"。县城区内文化、卫生、金融、保险、宾馆、餐饮等各种服务设施齐全,因距商丘仅20公里,有4条交通干线相连,还可方便利用商丘市的各种服务设施。
农业发展
虞城县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向名优产品规模化、商品生产基地化、科技服务网络化、社会服务系列化、农村经济现代化方向发展。县委、县政府提出"优化农业"发展战略,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做活农村经济发展这篇大文章。为了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2000年初县委、县政府引导干部走出机关,带领农民奔小康,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搞高效农业示范开发,成立农业综合开发公司27个,充分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和区位优势,机关干部示范带动搞营销,形成千军万马出虞城,风风火火闯市场的局面。同时,强力扶植龙头企业,增强其带动能力,形成"舞动龙头闯天下,龙头连着千万家"的农村产业化发展新格局。省、市领导曾多次亲临虞城考察并予以赞扬,《河南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介绍了虞城县、乡机关干部领办高效示范园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的经验,河南省委主要领导号召在全省推广虞城经验。
农业产业化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开创了新天地,已形成"三线""八园""十基地"产业化经营的新格局,现在虞城县是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优质红富士苹果基地、优质无籽西瓜基地、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面粉加工基地。全县粮食面积110万亩,年产粮食6亿公斤。棉花面积30万亩,年产优质棉45.5万担。果园面积30余万亩,年产优质果2亿公斤。在中国1999昆明世博会中,"虞国花木兰牌"红富士苹果获得苹果类大奖,"虞国花木兰牌"酥梨、"虞国花木兰牌"红桃获得铜奖。蔬菜面积26万亩,年产蔬菜1.2亿公斤。芦荟、山药、烟草、西瓜、大葱等已形成规模。森林覆盖率21%,被评为全国首批平原绿化达标县。养殖专业户1万多户,肉、禽蛋、奶产量分别为9万吨、1.8万吨、0.8万吨。为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品位,虞城还强力实施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和标准化生产,成为"河南省首家无公害水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县"。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1家,市级5家,县级16家。全县已形成了一路一景、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产业群,集种植、观光于一体的高效农业格局已经形成。
民营工业
民营工业发展势头强劲。虞城县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已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500多家,其中科迪集团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有5万吨罐头、5万吨方便面、5万吨速冻食品、10万吨鲜奶加工生产能力。县里以此为龙头,实施奶业工程,现已有优质高产奶牛6000多头。商丘市木兰棉纺织有限公司、虞城县双洋食品,等一批企业集团迅速发展壮大,其中有8家企业成为创汇企业,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