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西藏大学科研工作措施与目标探讨

时间:2018-11-01 17:53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十二五”期间,在自治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西藏大学始终坚持“科研兴校”和“人才强校”的方针,紧密结合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凝练学科方向,整合科研队伍,优化科研资源,以科研创新为重点,积极构建科研创新平台,不断完善科研管理体制,拓展科研领域,科研经费大幅攀升,科研水平明显提高。

一、西藏大学科研工作成绩斐然

“十二五”期间的5年,西藏大学抢抓机遇,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在科研领域取得了全方位突破,科研水平明显提高,成果丰硕。2012至2016年期间,该校获各类科研项目达621项,出版专著、译著86部,发表学术论文2872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9项,获得专利13项;建设了围绕“民族文化”学科群的8个科研创新团队和围绕“高原科学”学科群的7个科研创新团队;《西藏大学学报》持续保持在CSSCI来源期刊行列,2015年,《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高原科学研究》的创刊更是填补了西藏高等院校中无一种真正意义的专业学术期刊的空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强有力的科研投入,离不开强有力的科研管理。

二、科研管理工作的措施

管理创新是前提。西藏大学科研处和财资处通过强化科研经费管理,逐步规范了西藏大学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此外,西藏大学改革了科研考核与奖励机制,为调动全校教职工从事科研的积极性,鼓励多争取高级别项目、多出优秀成果,对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在科研工作管理导向问题上,逐步实现了以项目为导向转变为以成果为导向,以管理为导向转变为以服务为导向,以院系为导向转变为以平台为导向的管理模式。

队伍建设是根本。西藏大学科研处实施创新团队建设和科研项目培育计划,培育了一大批青年科研人才,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初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创新队伍,储备起了推动工作不断向前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平台建设是关键。通过实施“2011”计划,抢抓对口支援、区部共建和创新驱动等发展机遇,西藏大学积极整合、优化资源,实施“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战略,与西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搭建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科研创新平台,为创新人才提供了施展抱负的舞台。

整合力量是保证。西藏大学优势力量与对口支援高校力量整合互补后,形成了“高原生物多样性和分子进化研究创新团队”“宇宙线开放实验室”“西藏宗教文化科研创新团队”等一批在区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科研平台和团队。使我们认识到,鼓励学科、人才、平台和团队力量的整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科研创新团队和科研平台在发展和提高西藏大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三、西藏大学“十三五”科研工作的目标

(一)坚持科研服务学科,以一流学科建设促进西藏大学科技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高水平大学的内在要求。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016年5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三会”上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49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西藏大学作为西藏地区的综合性大学,引领西藏高校的科技创新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既是西藏大学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更是一流学科建设的需要。西藏大学在目前发展阶段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建设一流学科,而建设好一流学科,必须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只有不断参与到国家和自治区重大创新任务中,才能为西藏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二)坚持科研服务社会,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

“十三五”期间,西藏大学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发掘高契合度、高贡献率的科研项目。科研立项要以申请自治区级以上的重点重大科研项目为主,在西藏大学科研工作与自治区经济建设紧密结合上狠下功夫,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作为努力的主要方向,力争在自治区科技发展中占有相当席位,为自治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标签: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