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
陕西三原县:特色教育 奠基未来

 

原标题:特色教育 奠基未来

5月10日,三原县第13届中小学运动会开幕,来自全县各学校的5000多名学生齐聚体育场。大家表演、竞赛、呐喊,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尽显青春风采。

三原县自古文教昌盛,明清时期的学古、宏道、嵯峨、正谊4大书院驰誉关中。近代,一批革命先辈先后在这里战斗、生活,为三原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多年来,三原教育事业秉承红色精神和优良传统,深化教育改革,坚持内涵发展,潜心立德树人,获得多项荣誉。

百年校园的红色教育

在三原县,有一所学校历经百年,却风华正茂,它就是三原县南郊中学。

5月11日,在三原县南郊中学校史馆内,同学们齐声唱起了校歌:“在辽阔的关中平原,有一座古老的校园,在新文化孕育下诞生,在风雨坎坷中勇往直前。”

南郊中学始建于1919年,学校成立伊始面向渭河以北8个县招生,1959年改名南郊中学,如今学校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可以说南郊中学的校史和中国共产党的三原地方党史密切关联。

今年75岁的吴俊发曾是南郊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2007年退休后,他返回学校成为一名校史编辑。每年,吴俊发会以“三原南郊中学的红色记忆”为主题,给新入学的孩子讲校史。

“给孩子讲校史,让他们感受学校百年变迁,以及革命先辈们为了祖国发展浴血奋战的历史,可以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被这些精神所感染,从内心产生爱党爱国、成才报国的坚定信念。”南郊中学校长郝涛自豪地说,“我们学校孩子毕业时报考军校的比例要比其他学校高!”

三原县作为文化教育大县,拥有百年校史的学校不止南郊中学一所。中山街小学、三原县幼儿园等许多学校都有百年建校史,也与三原当地党的早期活动有着紧密联系。学校收集史料,建成校史馆、党史馆用以教育引导孩子牢记光辉历史,努力学习奋斗。

在中山街小学校园内,那棵百年皂荚树,见证了学校的辉煌历史。二楼校史馆里,图文并茂地记录着学校自1917年建立以来的岁月更迭,一张张老照片和泛黄的信件里,承载着无数校友和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

中山街小学校长毛鹏介绍说:“学校的红色教育课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由学校老师通过直播的方式讲党课,学生们在班里共同观看;第二种是少先队员在班里讲红色故事,讲得好的学生再去其他班级进行分享;第三种是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学生代表作红色主题演讲。”

此外,中山街小学为激发学生爱国情怀,举行了“走进军事科技——阎良飞机城”“走进革命馆——缅怀先烈”等活动。同时,学校打破常规,把六年级毕业典礼移至校外举行,红色照金成为学校“怀揣梦想、激发豪情、再迈征程”毕业典礼基地。

传统文化的发扬传承

每天早上正式上课前,在三原县新兴中心小学的操场上,校园秦腔社团的成员们会聚在一起排练。

二年级学生杨一楠说:“自从学习秦腔后,我的腰、腿都变软了。以前,我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表演,现在我变大胆了很多,去年还跟着其他同学到西安进行了演出。”

新兴中心小学校长程伟告诉记者:“我自己是秦腔爱好者,于是我结合本地特色,在学校专门增设了秦腔社团,现在秦腔教学慢慢成为我们的校本课程。”

新兴中心小学有299名学生,其中80多名学生先后加入了秦腔社团。四年级学生张筠鑫说:“秦腔是上一代人传下来的,今天我们也要把它传下去。”

在戏曲传承的基础性工作方面,新兴中心小学先后投入10余万元建立排练场地、购买服装道具、设施设备等。程伟担任秦腔社团辅导老师,同时聘请退休老艺人担任辅导员辅助,组建了一支戏曲兼职教师队伍。

此外,新兴中心小学为促使学生兴趣的不断提升,把美术社团和学生学习脸谱艺术绘画结合起来,把音乐赏析和秦腔音乐、唱腔结合起来,把语文阅读和优秀剧本欣赏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和优秀剧中人物品德感悟结合起来。

目前,结合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新兴中心小学秦腔社团正在紧锣密鼓排练《红灯记》经典片段,学生们通过学习,不仅了解了红色革命故事,知道党的革命历史,更发扬和传承了戏曲文化。

除了秦腔,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三原县的各个学校发扬、传承。新兴中心小学除每周一节的书法课外,还成立书法小组;西阳中学校园内所有环境的美化都是以书法为素材进行打造……

素质教育的扎实推进

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实现“合格+特长”的新型人才成长目标,三原县中小学结合国家“体育、艺术2+1项目”,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努力让校园变成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