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中学教育 >
奉化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19

 

砥砺奋进,打造有区域影响力的学术型高中

——浙江省奉化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二〇一九年八月——二〇二年七月)

第一部分  学校的历史和现状

一、学校沿革

学校始于朱熹泊舟龙津,登岸结庐讲学。在1898年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兴起了办学热潮,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9月,知县李前沣和董事严翼鋆奉命将锦溪书院改为龙津学堂。1905年,龙津学堂改为奉化中学堂,慕名负笈前来求学的除宁波府各县学生外,还有来自四川、湖南、福建、江苏等省的学子。毕业学生中不少人东渡日本留学,他们之中有的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如蒋介石等。

从学校创办到奉化城解放的近半个世纪中,学校校名几度更改,校址几度更换,经历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等重重困难。尤其在抗日战争时,学校辗转敌后,四次大迁,师生栉风沐雨,含辛茹苦,终使教坛常青,弦歌不辍。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学校改名为“浙江省奉化县第一中学”,发展至17个班级,学生增加到900多人,高考被录取的比例在百分之九十左右,在地区、省内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学校被列为省重点中学。次年改名为“浙江省奉化中学”。

1981年,学校被定为省80所重点中学之一。

90年代,学校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学质量取得突破性提升。1997年学校通过省一级重点中学评估,2001年通过复评。

2000年在奉化城县江之畔,龙津书院遗址新建奉化中学新校舍,“龙津”从起点回到了终点,历史与现实在“龙津”的发源地交相辉映。

2017年,因学校发展需要,奉化区政府耗巨资在泉溪江畔,林家桃源附近建奉化中学新校舍,学校由蒋介石曾孙蒋友柏设计。2019年10月26日至10月27日,我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

世纪铸名校,百年育英才。不少知名人士如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俞济时等曾在此就读。百年树人,桃李满园,他们献身于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祖国的繁荣,为世人所称誉。他们当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科学院院士陈创天、网易创始人“网络少帅”丁磊等。

二、学校现状

(一)基本现状

学校位于奉化区萧云路666号,占地面积17663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37000平方米。校园建筑借鉴民国风格,园林式布局设计,曲水灵动,端庄大气。学校位于林家万亩桃园之中,泉溪江水自校园西侧蜿蜒流过,生态环境优美,学习修业环境清雅。校园内绿树成荫,四季常青,具有书香气、人文性、生态化、智慧化等特点,是学生学习修业的佳处。

1.学校硬件设施。搬入新校区后,学校现有行政楼综合楼、图科楼、3栋教学楼、学科专用教室楼、实验楼、体育馆、艺术楼、6栋学生公寓、1栋教师公寓、食堂、300多平方米省一级心理咨询中心、400m标准体育场和看台以及篮排网球场等,努力打造人文校园、生态校园、智慧校园、和谐校园。有传统的理化生通用技术地理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音乐欣赏室、美术欣赏室,通用技术教室,还配置了物理数字实验室、物理创新实验室、化学数字实验室、化学创新实验室、生物数字实验室、生物创新实验室、地理创新实验室、星空球幕演示厅、3D打印教室、机器人教室、无人机教室、广播室、录播室、视频采集室等。校园电视台和广播室采用了先进的数字系统,拥有演播室和制作室,设施设备齐全,学生能实现从采访、摄像、主持、编辑、播出等电视台完整流程。图科馆不但有学生阅览室、闭架势图书借阅馆,而且还设有电子阅览室和开放式图书阅览区。为打造智慧校园,学校投入3000余万元,为每个教室里都配置了一体机、数字广播系统,学校架设了覆盖校园的无线网络,智能电力管理系统,智能门禁管理系统和覆盖全校各个角落的视频监控系统等。学校还为每位教师都配置笔记本电脑,在教学楼和科技楼配置了合班教室和功能教室,为走班教学提供了空间。学校有自己的公众号和多个LED大屏系统,努力使之成为对内、对外展示学校的风采的窗口。

2.学校行政团队。目前学校行政领导包括:校长1人,党总支书记1人,副校长3人,校长助理兼教务处主任1人,办公室主任1人,教务处副主任2人,德育处主任1人,德育处副主任3人,教科室主任1人,总务处主任1人,总务处副主任1人,团委书记1人。学校坚持依法治校,遵循用制度管理的民主科学管理理念,充分发挥管理团队的集体力量,重视建设一支敢于作为,勇于担当的行政团队。长期以来,学校在民主协商的原则下,制定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对学校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各层级管理者的领导力,慎重决策,坚决执行。学校坚持每周的校长办公会议、行政例会和定期的教职工大会,明晰各部门的责权分工,强化各部门的担当意识,做到事事民主决策,件件执行到位。积极开展民主生活会、暑期学习会等活动,加强学习,提升团队凝聚力和管理能力。领导团队工作效率和能力得到了教职工的广泛好评,被上级主管部门誉为团结协作、富有战斗力的行政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