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7 20:28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汾阳市禹门河小学“禹之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合影留念。
党的二十大代表、交城县南街幼儿园园长梁雅玲和孩子们一起做手工。
孝义中学领导力社团的同学在进行环保志愿活动。
贺昌中学高二年级组开展听评课活动。
“私强公弱”曾经是吕梁基础教育的真实写照,由于优质公办教育资源稀缺,当地很多百姓只能花钱把孩子送进一两所私立学校,或者不得已去外地就读。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关切的上学问题,吕梁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公办教育优先发展,推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用最好的资源、最强的改革、最大的力度不断彰显教育事业的公益属性,努力让教育成为吕梁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三年来,该市各县市区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开展对外开放交流。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实际招生数与预期招生数比例,从2020年的87.52%增加到2022年的90.91%,平均每年上升1.1个百分点。2022年,该市持续推进城乡教育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新改扩建26所公办园,新认定19所普惠性幼儿园,新建、改扩建1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60所寄宿制学校。教师免费体检实现全覆盖,提高教师待遇举措逐项落实落地。2023年度高考成绩出炉,该市一本、二本达线率显著提高,群众明显感到家门口的学校办好了,好学校变多了,到外地念书的孩子又回来了。
记者近日前往吕梁,对当地不同县市区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学前教育办学情况进行了采访调查,希望所见所闻能够给我们的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带来些许借鉴和启示。
近年来,吕梁基础教育呈现出异军突起之势,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多了起来,人民群众对公办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作为一个教育资源基础薄弱地区,为什么在短短三年时间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改观?
越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越要用教育给他们带来成长的机会
汾阳市禹门河小学是吕梁市委市政府为均衡优质教育资源、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而上马的一项民生工程。学校现有教学班48个,在校生2665名,其中有2196名日托生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所小学校,校园社团活动却独树一帜,孩子们不仅从中获得了快乐,而且自信自强的种子已经深深植入了他们的心底。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禹门河小学“禹之声”合唱团应中央音乐学院邀请,赴北京参加“写给孩子们的歌”专题音乐会。其间,“禹之声”合唱团的孩子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站在国旗下,孩子们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情不自禁唱起了《我爱北京天安门》。稚嫩纯净的歌声引来游客们的围观和赞许,大家也跟着孩子们一同歌唱,嘹亮的歌声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久久回荡,国外友人也都竖起大拇指,为这群来自吕梁山的孩子们点赞。
合唱团成员潘昭钰在回来的路上告诉带队老师:“以前只是在电视上、课本中见到天安门,现在能和同学们站在天安门广场歌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心情真是太激动了。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还要来北京上大学,我相信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越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越要用教育给他们带来成长的机会,只要在他们心底种下向上生长的种子,未来就有可能让梦想照进现实。我们要在抓文化学习的同时,千方百计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绞尽脑汁挖掘孩子成长成才的闪光点。”该校校长王一军说。
老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让进步发生在每一名学生身上
吕梁市第五中学是吕梁市政府直属初级中学,这所学校曾经有过自己的辉煌。但由于教学体制僵化,教学质量连年滑坡。2020年秋季开学,吕梁五中仅招收到243名学生,2021年,该校新生报名人数更是下滑到7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