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21:55 | 来源:墨客学术 | 作者:墨客学术 | 点击:次
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九江中学,流传着一个“不想当厨子的司机就不是好员工”的故事。
50多岁的黄俭文,在九江中学工作了20多年,以前是司机,每天都把车擦得锃亮。有一次,时任校长梁刚慧坐黄俭文的车,闲聊中说起学校食堂经常被师生投诉的事。老黄随口说了一句:“一个有3000多名师生的大学校,食堂没理由办不好啊。”
“要不把你调到食堂试试干?”梁刚慧问道。“校长,我没经验,恐怕不行。”老黄心虚了。没想到过了几天,梁刚慧又跟老黄提起这件事。“我看中的是他做事的认真劲儿,凡是交办的任务都尽力做好。”梁刚慧后来说。
冲着这份信任,老黄答应了。不到半年,食堂扭转亏损,饭菜质量大有改善,师生们纷纷点赞。如今说起这事,老黄满怀感激:“九江中学提倡‘点亮教育’,真正点亮了每一位师生。在这个理念影响下,连我们这些校工也渴望作出贡献。”
九江中学是南海区一所很普通的高中,所在的九江镇被戏称为“南海西伯利亚”,位置偏僻,生源和师资也很普通。但这几年,一系列原创性教育教学变革,让这所即将迎来85岁寿诞的老学校又勃发出新活力,校园里每一个人的发展激情都被点亮。
低谷中创出的德育教学一体化
2012年暑假,似乎格外闷热,九江中学的校园气氛也格外压抑。这一年高考,学校考砸了,跌落到南海区二十几所高中末流。
当时刚任校长两年的梁刚慧,正憧憬着办一所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学校。德育干部出身、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上颇有成绩的他提出“点亮教育”的理念,也曾被国家级媒体报道过,没想到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
“都是抓德育耽误了事。”“‘点亮教育’怕是点不亮了?” 面对尴尬的成绩,各种闲话传出来。
现实很残酷!一所学校要想发展,首先得生存下去。没有教学质量,谈何生存?
尽管成绩下跌有客观原因,但梁刚慧不找借口,性格温和的他说了一句狠话:“明年学校教学质量没有起色,我就辞职!”
“军令状”已立下,如何“背水一战”,走出低谷?
可梁刚慧接下来的做法却出人意料。他大胆启用年轻人,组建了由学校德育处主任兼任高三年级主任的高三备考团队。
这么做,梁刚慧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为他接下来的一项教学改革布局。
“人事调整后,我们当年在高三年级实行德育教学一体化改革。”梁刚慧说。
为什么要改革?很喜欢研究传统文化的梁刚慧从太极图中悟出了教育的智慧:“德育与智育,就像太极图中的一阴一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以往,由于德育、智育分属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管理,难免在实践中相互“打架”。现在由一人身兼德育主任和年级主任,这个矛盾自然也就消解了。
在梁刚慧看来,教学质量不高的另一症结,是没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教得过多,课堂上满堂灌,无疑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因此,德育教学一体化改革,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兼顾教书、育人的统一,通过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实现“点亮教育”主张的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
就这样,学校在高三年级压缩讲授课时。比如,高三每周原有7节数学课,压缩为一周6节,留出一节让学生自习。不仅如此,一段时间后,进一步把数学课压缩为一周5节,留出2节自习课。再后来,每周只有4节数学课,3节自习课……
“课时少了,就会倒逼教师挤出课堂水分,学会精讲精练。让教师逐步从课堂退出,把自主学习时空还给学生。”梁刚慧说。
这么做的一个立竿见影效果就是,过去流于形式的备课组活动现在大为改观,教师们认真研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仍有个别教师想不通,偷偷给学生补课。学校一经发现,通报批评。教师也觉得挺委屈。但一段时间后,减课时的教师教学成绩都提升了,补课的教师成绩反倒落在了后面。这下,大家慢慢都信服了。
“只有教师从课堂退出,学生才能丢掉依赖教师的拐杖,学会自主发展。”梁刚慧说。
从“教学目录”到“数字德育”
如今,减少教师讲授课时、倡导学生自学的做法,已经成为九江中学师生们的共识。
但有人不免质疑: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学生能用得好吗?教学质量如何保障?的确,课时改革只是第一步,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也至关重要。
这个问题,九中人自然也想到了。着眼于质量监控,他们推出了另一项创新性教学改革策略——“教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