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历史组新课标研读分享会(二)

时间:2023-04-02 12:39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度”,脚下有路;心中有“标”,教学有方。为全面深入理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年版》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精准把握历史学科的新趋势新方向,促进新课标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在历史教学中有效落实,初中历史教研组积极开展《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年版》专题学习活动。


本周新课标研读由赵娜老师分享,让老师们对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正确的指引。赵娜老师在将历史新课标内化之后,作了全面而深入的讲解。

在课程目标下,课程分别论述了五个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是历史学习的理论指引,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其他素养达成的基础条件;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集中体现;家国情怀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情感基础和理想目标。

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学科和跨学科的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和关键能力。在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是:

(1) 不是以教知识为目的,而是通过运用知识来认识历史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2) 不是分别、单项地培养五个学科核心素养,而是五位一体地综合培养,使学生在认识历史方面整体提高。

(3) 不是由教师直接传递现成结论,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历史的实际过程,最终自己得出对历史的看法。

之后,初中历史教研组集体学习了首都师范大学徐蓝教授关于课标解读的讲座。

新课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突出以史育人,将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基础性作为课程育人的特点。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以人类的优秀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同时,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也就是在通过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通过体现独特价值和共通性育人价值的历史课程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责任意识的社会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达到以德树人的目标。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