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时间:2023-03-19 22:0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_中国新闻资讯网

在信息技术、融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短视频和社交平台的深入渗透到高校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途径、载体都发生深刻变化。当前,高校思政工作既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又有严峻的考验。本文从江西师范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在融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中,如何培养高校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促进高校生的思想真正教育。当代高校学生要自觉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为导向,引导社会风尚,并在促进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融媒体背景下增强思政教育的作用

(一)基础价值

融媒体是以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多种传媒媒介为基本载体,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深度融合,使其更好地实现宣传与传播的作用,是新时期新闻传播的重要潮流。本文作者以为,融媒体实质上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即整合了各种资源,传播方式四通八达。与常规媒介相比较,融媒体在思政教育环境中具有较好的传播效果,可以起到积极的导向功能,从而增强其意识形态的效果,在思想政治上要形成正面的思想意识,是学生思想政治认识发展的基石。新时期,大学应重视融媒体在思想政治引导系统中的作用,通过网络传播、网络引导、资源共享等现代科技手段,确保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进程中,大学生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把个人需求和民族发展联系起来,为大学生开展社会责任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施方针

首先,在实践中,融媒体对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实际操作中,应重视融媒体对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和培养作用,以保证其在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导向的功能,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比如,新闻媒介应强调新闻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在实施过程中要将相关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并通过媒介的有效运用来达到新闻有效传播的目的。尽管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途径依然受限于基本的环境,难以真正地实现思想政治思想的引导。而融合媒介则可以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学的有关限制,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资源,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同时也使得有关的资源可以在互联实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基本的运用功能,从而为思政工作的发展起到关键的支撑。其次,必须确保实施的交互性。与传统的媒介相比,融媒体具有更高的交互性,能够与资讯科技结合,开拓一个崭新的传播领域。在此背景下,运用融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其交互作用,让高校生在一个崭新的技术背景下,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例如,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多媒体网络、自建 App、微信公众账号等多种形式与高校生进行交流,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建构。融媒体必须重视实施的准确性。由于传统媒体传播的准确性不够,难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同时,因为其精确的传播特点,它能使学生在融媒体的影响下,建立起一种自省的认知体系,进而提升对相关的知识探索能力,从而产生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因此,应重视增强融媒体的精确度与扩张性,确保相关落实工作的全面协调,从根本上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构建高校德育工作的核心机制。

二、高校融媒体构建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战场,要对高校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正确的引导,关系到党的未来、民族的兴衰。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部门,党委宣传部校园融媒体中心要正确处理当前思想政治活动中的舆论导向和学生情感化的表现,以“三全育人”的理念构建好高校融媒体中心。高校新闻传播中心的建立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的平台,培养学生在“历史思维”、“全局思维”、“极限思维”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在策略层面上培养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思维方式;实践中,独立实践,团队实践,领导实践能力得到进步。公共情感的传递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是一个人的情感信息的传达、感染和分享。在融合媒体的视野中,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和精确。高校应寻求公共传媒与大众情感的融合,以提高社会责任感,理性发声。

三、运用主体性教学实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目标

(一)利用高校融媒体传播实现高校生的思政引导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