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家长课堂:正确处理孩子的“异性交往”

时间:2023-03-02 14:16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家长课堂


扫描关注家长课堂微信

  “异性交往”这一课,家长[微博]孩子都要学习,老师称——

  缺爱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恋爱中

  到了小学五、六高段年级,有一天,孩子突然发现自己似乎有些不一样了:当和TA组在同一个小队时,自己会暗暗窃喜;想要制造一些话题或“麻烦”吸引TA的目光;想与TA多说会话,目光相对时却又有些不好意思……这些突如其来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呢?

  这就是早恋吗?

  孩子有了自己喜欢的人,没什么好慌张的

  杭州市长寿桥小学专职心理咨询师周佶说,在小学至初中阶段,孩子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还有重要的一课就是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当然也包括了与异性的关系。“我们会发现,喜欢和讨厌是同时的,孩子有了自己喜欢的人,也会有自己讨厌的人,这并没有什么好慌张的。”

  在五六年级的班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们开始互相排“辈分”了,A同学是B同学的“奶奶”,C同学平时喊D同学做“爸爸”,乃至一个班级排成了一张庞大的家谱,每个人都是其他人的“谁谁谁”。那么既然有了“爸爸”,就会有“妈妈”,“爸爸”和“妈妈”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让孩子做一道填空题吧:

  从喜欢一个人到喜欢一个人的“___”

  其实孩子的世界并没有那么复杂。在周老师带过的班级里,有一个五年级的男生特别优秀,受到了全班几乎所有女生的青睐,周老师就给大家上了一堂公开课,让大家来说说,什么样的男生和女生是让大家觉得喜欢的。于是,有的女生站起来说,她喜欢男生平时课桌收拾得整齐干净,有的男生说,他喜欢女生更加大方而不是老哭鼻子,大家都说,成绩好的同学是让人喜欢的……

  从孩子们的口中,我们大概可以看到一个被大家都喜欢的人是这样的:成绩优异,爱运动,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在小队活动或者校园文艺演出中挑大梁……你看,这样的孩子放在哪一个家长的眼里,会喜欢不起来呢?

  “从喜欢一个人,引导到具体喜欢这个人的什么地方,孩子们会发现,原来我们喜欢的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这种喜欢的感觉也就会明晰起来。”周老师说,许多家长不愿意和孩子谈异性交往,或者认为言之尚早,实际上我们的孩子已经比家长所处的那个青涩时代要成熟很多了,“有的孩子会去网络上搜索,然而网络只能给予知识,却不能给予正确的价值观。”

  遮遮掩掩不如大大方方拿出来说

  到了青春期,男生和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慢慢发生变化,你会发现,男生和女生之间说话交流一下子就变得不自然了,仿佛有一层神秘的面纱阻挡在两者之间,掀开或是不掀开,看起来都是一个问题。

  “其实发生变化,是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是自然发生的,为什么我们要遮遮掩掩呢?”杭州12355青年服务台、杭州青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宋健男说,他曾经给不少中学的孩子上过一节关于青春期的班会课,一开始孩子们往往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又羞涩又好奇,可当大家在课堂上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大家都是一样的,“当我们把一件事情大大方方拿出来说的时候,敏感度自然而然地就下去了。”

  然而,有的家长却偏偏要在这个问题上施加神秘感,对诸如此类的话题从来都是避之不谈,与异性交往的概念和尺度在哪里,孩子都一无所知。宋健男说,这样缺失引导的人际交往才会真正导致悲剧发生,每年3月和9月刚开学的时候,往往是未成年少女发现怀孕的一个高峰期,在放假期间发生关系导致怀孕的案例并不少见。

  刻意制造人际交往断层,会给孩子的发展造成影响

  有的家长会说,我可以让孩子与同性交往,但异性不行。

  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小学品德教研员徐园就发现,当孩子放学回家后把同班同学带回家玩,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带异性回家就会非常郁闷,甚至告诫孩子只能跟同性玩耍,“其实在孩子眼里明明没什么,有的家长却一定要强调‘男’和‘女’,其实对于现在很多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你的孩子可能只是单纯的想要一个朋友。”

  徐老师曾经碰到过一件很有趣的事,在一节自习课上她发现一位女生铅笔用完了,坐在教室另一侧的一位男生马上跑过来,把自己的铅笔借给这位女生,周围的同学立刻发出了暧昧的笑声。而徐老师走上前,大大方方地表扬了这位“千里救急”的男生,“我告诉孩子们,帮助同学是一件很好的行为,不论是班里哪一个学生,我们都应该互相帮助,这样这件事就很自然地被带过去了。”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