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墨客学术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学教育 >

汇总丨下一波疫情何时来?学校能够如期开学吗?联防联控机制回应

时间:2023-02-25 20:57人气:来源: 网络整理

2月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疫情防控。针对近几个月再出现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可能性;今年春季全国学校能够实现如期开学;孩子、老人还没有阳过,今后如何应对疫情等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一一回应。

有关新冠病毒感染

近几个月再出现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可能性大吗?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近期,全国疫情日趋平稳,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目前监测未发现病毒变异株传播力、免疫逃逸能力和致病力明显增强的情况。阅读原文>>>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后,优化调整的防控措施对于及时发现疫情、有效控制疫情仍然有效。相比于三年前,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性明显减弱了,我们拥有了对病毒更深入的了解,有更多的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同时也更丰富了我们新冠中西医救治的经验。实施“乙类乙管”措施以来,全国的疫情日趋平稳,防控工作转段平稳有序。

我国刚刚经历了一次全国性的新冠病毒感染流行,多数人已经康复了,还有部分人仍在康复之中。这个时段,在全国范围内人群的免疫保护力是处在一个较高的时期,所以近几个月再出现新一波新冠疫情的可能性比较小。今后再出现类似于这次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也比较小。随着我国优化防控策略措施,新冠疫情在未来可能会断断续续在局部地区、部分人群、一段时间内发生,出现全国范围内短时间集中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比较小。阅读原文>>>

1月初我国取消入境隔离,是否有新的毒株输入?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我国的监测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1日以来,从全国各个口岸入境人员当中监测到了39种进化分支,全部为奥密克戎变异株,以BA.5.2和BF.7及其亚分支为主,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监测到传播力、致病力、免疫逃逸能力明显增加的新型变异株流行。

近期多地公布开展新冠抗体检测服务,有何意义?

陈操介绍,健康人群感染了新冠病毒康复后,或者接种了新冠疫苗以后,在体内会留存免疫应答诱导的抗新冠病毒的抗体,包括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抗体检测其实是基于严谨实验设计的随机样本抗体检测,又称为血清学调查。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各年龄组、城乡人群特异性抗体水平,尤其是中和抗体的水平,从而了解人群的“免疫本底”,估算全人群抗新冠病毒抗体的水平,推算出人群的感染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这种血清学调查,也可以获得对不同变异株的交叉保护的水平,分析免疫持久性,通过这种血清学的调查,我们可以为国家的免疫策略和防控策略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血清学调查适用的人群一般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尚未接种疫苗,但是也没有感染的人群,用以估算隐性感染水平;二是接种了疫苗但是没有感染,用以估算疫苗接种后抗体的水平;三是近期感染康复后的人群,用于估算抗体持续水平和接种加强针的时间。阅读原文>>>

病毒在三年来总体变化的特点如何?

吴尊友介绍,与新冠病毒作斗争已经三年了,我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我们认识到,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非常快,从全球范围来看,微小的病毒变异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发生生物特性较大变化的变异,这种变异的时间间隔数月不等,使得它的传染性、致病性、免疫逃逸能力发生变化,再加上全球各国防控措施的不同,就造成了在全球范围内一波又一波的新冠疫情的发生。总体来看,新冠流行三年了,病毒一直持续地在发生变异,并呈现出这样的趋势,就是传染性在增强,免疫逃逸能力在增强,但是致病性在减弱。我们可以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死亡和病例数的比例来看它的致病性,2020年该比例为2.33%,2021年为1.72%,2022年为0.28%。在2022年12月份,只有0.08%。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新冠病毒变异的变化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威胁在减弱,当然其中也不排除我们人类与新冠病毒的抗争,特别是新冠疫苗的广泛应用。

在未来,病毒会不会变得传染性更强、致病性更强?

吴尊友介绍,目前来看,未来出现比现在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毒株,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出现致病性加强,或者说病毒出现“返祖”到德尔塔病毒,甚至原始毒株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

还没“阳”过的孩子或者老人怎么办?



本类导航

sitemap | sitemap